《聖經》提到耶稣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去到約旦河東邊的大伯尼,約翰為他施洗。所以,今天我們就從耶穌的受洗之路開始。
約旦河邊,傳說中耶穌受洗處
沿路經過很多樹木和田野,我就知道應該來到了水源充足的地方,這裡應該是約旦河的區域。下車後,我感受到了周圍的寧靜和肅穆,還瀰漫着的神聖的氛圍。
導遊說,後方就是約旦河了,也就是耶穌受洗的河。我跟隨著人群走進進了牆的另一端,頓時感覺就像進入到另一個世界。儘管我知道約旦河是從北流經加利利海,再一路往南方流去的,但望着眼前的河面,還是比我想像中的窄小很多倍。眼前綠意盎然的畫面,讓我常常停下腳步,閉上眼睛,聽了一下耳邊不時傳來的蟲和小鳥的叫聲。
在受洗的場合,我看到了一群年輕人,感覺到他們應該是來自其他國家的遊客,由牧師帶領輪番上陣,其他神職人員也會在河邊負責為他們禱告。說真的,從小到大我只聽過朋友受洗的經歷,今天才真正見識到整個過程。沒有意外的話,這是我人生中見過最深刻印象的畫面。不得不說,親眼看到整個受洗的過程,肅穆的氣氛,牧師的專注,受洗者面上的表情,浸在河裡的那一瞬間,和最後起身接受眾人的歡呼,都讓我佩服宗教的強大力量,雖然我不算是一個基督徒,但是可以深刻的去感受他們從水裡頭冒出頭來那一剎那間的喜悅,我能感受到基督徒來到了耶穌受洗的地方接受洗禮,是一件多麼意義非凡的事情。導遊說,最早的受洗儀式其實是源自於猶太人的傳統習俗:當時耶穌在這裡接受洗禮之後,看見了神跡,走上後來的宣教之路。
說起約旦河,我們除了來到了這個受洗的地方,也去了約旦河的分支。約旦河是在以色列和約旦的邊境,曠野就在不遠處。有趣的是約旦的那一邊是真的曠野,然後以色列的這一邊都是農田和田野,這也是我之前佩服以色列的灌溉技術的科技的意思。
耶利哥,神奇的足跡
這時大巴停在了一個噴泉附近,在太陽的照耀,真的好美麗。這個噴泉名字叫以利沙泉(Ein es-Sultan),據說是世界最古老的泉水——先知以利沙將壞水變為好水的地方,而這個泉水所在的城市,耶利哥城(Tel es-Sultan),受到泉水的滋潤,生長出各樣的農作物,成為了曠野中的一個綠州城市。現今耶利哥有著「耶棗之城」的美譽。噴泉旁邊是一面很長的牆,牆上有各個國家的語言,其中我看了中文(寫著):
那時,耶穌從加利利的拿撒勒來,在約旦河裡受了約翰的洗。他從水裡一上來,就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彿鴿子,降在他身上。又有聲音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馬可福音1章9至11節)
香港聖地資源中心李光牧師敬禮
接著車子停在了一個曠野(當時我感覺體感溫度40多度),順著導遊的手的方向看過去是一座山,導遊說我們所在地就是,耶利哥的試探山(Mount of Temptation),是耶穌受洗後禁食40天夜並受魔鬼試探的地方。然後在周圍走了10多分鐘,已經熱到不行,導遊說“你大概知道當年摩西帶著以色列人從這裡去埃及,走了40年是什麼感受了“。
加利利海,神蹟的行使
說回之前提及的加利利海,雖然它的中文和英文都有”海“但,嚴格來說它其實是一處湖泊,並不是海~因為它的水是淡水的。海拔特別低,低於海平面(是負213左右)在這裡有個標識顯示着海平面的海拔。而且,這個湖,真的像海一樣美!
加利利海(Sea of Galilee),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在聖經裡又叫「提比里亞海」,耶穌就是在這裡呼召漁夫彼得做門徒的。關於彼得的神蹟故事大概如下:有一天晚上彼得出來捉魚,捉了一晚上也沒有收穫,然後耶穌就告訴他要把網撒到右邊,彼得跟着做,結果真的捉到了很多魚。後來人們都把從湖里最容易捕捉的魚稱為「彼得魚」。聽着這個故事,在船上唱着聖歌,六七個船員按着彼得下網的方式,去捕魚,全程用了2小時⋯⋯我看到漁夫會挑出非常小的聖彼得魚放回海裡,這樣就做到在不傷害魚群的情況下讓他們從歸自然。據說這樣才會在千年來天天豐收。
來到岸上我們還去了在加利利海旁的聖彼得餐廳(十分應景),這家餐廳做的聖彼得魚真的非常好吃!一貫的地中海的前菜風格:橄欖、涼拌蘑菇、茄子(他們的做法很喜歡把茄子弄扁,然後往上面放芝士和鷹嘴豆,然後配上薄餅,好吃到不行),來到了重頭戲聖彼得魚,我和朋友研究了很久,這究竟是鯽魚還是吳郭魚。我猜應該是後者,不過是真的很脆很新鮮。我覺得猶太人真的非常聰明把所有東西都和神跡連在一起,然後起一個神聖的名字讓人感受到吃的時候,也特別有意義,而且餐廳的人也會隨機把一個硬幣放在一條魚的嘴巴裡,如果有人吃到會覺得是一個意外的驚喜(感覺怪怪的,哈哈)。
導遊說,耶穌傳道3年,很多時間在這湖和沿岸周邊的城市來回傳傳道的。而現在,我們先沿著湖去兩個地方:一個是在湖北邊的小山丘,另外一個在湖的西北邊。
第一個下車的地點在一個山上,就是在西元4世紀開始耶穌在這裡宣講「登山寶訓」所在地,第一部分就是八種福氣(八福指是耶穌向世人指明八種人是有福之人),所以人們就把這山丘稱為「八福山」。在1938年在這裡建了一座教堂,稱為八福堂( Church of the Beatitudes)。山丘沿途綠草如茵、滿山野花綻放,完全與之前來的沙漠地帶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在通往教堂路上的石碑上刻有八福的寶訓,教堂外觀呈現八角造形(代表八種不同福氣),是用當地的黑武岩建造的,教堂內部簡潔,莊嚴肅穆,無處不顯露“八”的含義,例如:以拉丁文書寫的八種福音高置於教堂牆上、拱頂的窗是八扇鐘形的。
至於附近的另外一個點,,五餅二魚堂(Church of the Multiplication),是位於以色列西北部加利利湖西北岸的塔加的天主教會教堂,紀念耶穌當年用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的神跡。教堂入口處的廣場,展示古代壓渣橄㰖油的器具。教堂裡面都是很多用馬賽克鑲嵌而成的動物形狀。
沿著加利利海的路上,我們來到了另一個“海”。它,位于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水源同樣为约旦河,它就是死海。
死海Dead Sea 世上最鹹海水浴場
來到了死海,瞬間感受到了一種歡樂的氣氛,遠看就像一個浴場,不論男女老少,都情不自禁脫光光。說起死海(Dead Sea),就得從約旦河說起,從戈蘭高地開始是它的源頭,接着注入加利利海,之後繼續流向一片湖泊,就是這片死海。所以死海基本上就是一個湖泊,跟加利利海一樣也不是一個海(同菠蘿包入邊沒有菠蘿一樣的含意)。與加利利海(淡水湖)不同的是,死海是世界上最低海拔的湖泊,而且是一個鹹水湖,鹽含量密度比其他海水高八倍,除了細菌之外,幾乎沒有任何生物可以在裏面生存。正是因爲這麼高的鹽分,讓死海變成了具備特殊功能的景點——人們都可以在水裡浮著,不會擔心不會游泳而沉下去。
來到死海,當然我要換上泳裝,浸一個海水浴,順便品嚐一下死海的鹹是有多鹹!敷上死海的泥,據說可以達到保養的效果,因為死海泥有豐富的礦物質,就因為這一句話,我塗了三遍真正的死海泥面膜。有效果嗎?我不知道,但沖洗後感覺到全身都非常之滑,回想起從那時到現在皮膚還是挺好的,暗瘡都沒有過。當然剛剛說了一定要試一試死海的味道,答案是鹹不鹹沒有體會到,但是超級苦!
不過提醒一下,如果不小心把死海的水弄進了眼睛裏,要記得盡快用清水沖洗,因為超級醃眼,鹽分太高眼睛會受不了,就像如果你身上有傷口一樣,你會感受到非常刺激。我覺得這是一個檢查自己身體是否有傷口的最好的工具了,就連如果你手指有倒刺,也可以起到了殺菌的功效。
梳洗完畢後,導遊當然要完成他的任務,就是帶我們去買死海的特產。正因為死海泥有豐富的礦物質,所以從死海製造的護膚品比其他品牌的足足多了10倍。我想說裏面的工作人員都是說普通話的😀,所以不用擔心看不懂英文。逛了半小時,我買了死海的鹽和潤手霜,不得不說帶回來香港一試,後悔沒有多買點。
以色列博物館,考古朝聖地看死海古卷
上了大巴後,我們來到了一個博物館。這個博物館在庫姆蘭,不過大多數人稱它為「昆蘭」(Khirbet Qumran),位於死海西北岸,耶路撒冷東南方。
說到這裡,我不得不提起以色列博物館的美麗優雅了,而且在博物館內,總能看到女兵,她們真的非常帥氣!
以色列博物館創建於1965年,不但是以色列境內最大的文化匯點,更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藝術和考古學博物館。
其中,死海古卷博物館(The Shrine of the Book)是以色列博物館中一座標誌性的建築。裡面收藏著全球最古老的聖經手稿──《死海古卷》和十分罕有的中世紀早期聖經手稿。而在死海古卷博物館旁邊的是第二聖殿時期的耶路撒冷模型。模型透過地形和建築特色,重現耶路撒冷在西元66年被羅馬人摧毀前的樣式,並為死海古卷提供具體的歷史背景。真的非常周到!
關於這個遺址的故事,詳細的可以按這裡。古城遺址在一處脆弱乾泥的高地上,西元1947年至1956年在昆蘭洞窟裡,考古學家挖掘出了令人驚嘆的《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是各式各樣的書卷及抄本的碎片。裡面的內容被認定書寫的時間比耶穌誕生的年代還早,是愛色尼派人所謄寫,故事大概關於:虔誠的愛色尼教派成員厭惡腐敗人性的族群,他們離開耶路撒冷遁世隱居於此,奉行以祈禱、研究、默想、刻苦、佈施的生活,成員必須奉獻出所有的財富,從而過一個完美的共產生活。
據考究,愛色尼派人於羅馬軍團向其逼進之時,慌忙將他們最具價值的資產——聖經卷軸,收藏於人跡難至的高崖山洞裡,保存秘密達2,000年之久。對於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孕育了耶穌誕生的環境,以及耶穌死後歷經數十年所完成的四卷福音書,讓這些古卷成為了極為珍貴的史料。
關於這個遺址的故事,可以看這裡Google Art & Culture的準備故事,非常好。
希望大家看完會對以色列有更深的了解,下篇,我會接著講古城的預言傳說~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