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大火的350個紀念日

倫敦大火的350個紀念日

在英國生活的幾年裡,我才發現原來英國人的節日多數都是為了紀念歷史上有重大貢獻的人物或者重要的歷史事件。英國人對自己的歷史很是看重,他們用這一方法記住當初的人和事,透過紀念或慶祝,將歷史或文化保留。

今年一整個夏天我都在朋友倫敦的家裡度過,體驗了一番倫敦人的家庭生活和文化,也有幸去逛了許多倫敦人的文化地標和了解倫敦的歷史。今次要說的歷史軌跡是1666年的倫敦大火(The Great Fire of London)。那場大火從當年的9月2號燒到9月5號,燒毀了將近半個倫敦。在中世紀的倫敦,當時的樓房多為木質建築,加上當時的舊城區城市規劃並不理想,街道狹窄,房屋緊密。再加上當年天乾物燥,以及政府的無視,大火因此一發不可收拾。大火過後,倫敦的生活環境以及城市規劃得到了很大的重視。整個重建方案讓倫敦有了更容易管理的規劃,石頭代替了木材成為建築的主要材料,大大改善了倫敦的衛生環境。雖然大火令到當時倫敦受到沉重的打擊,百姓流連失所,但卻讓倫敦逐漸成為一個更好的居住城市,經濟也因此而突飛猛進。

2016年,是這場大火過後的第350個年頭。當時我和朋友在泰晤士河河畔散步聊天,剛好看到河面上有一艘貨船,穿上還有許多用木材打造的建築模型,遠看如同一座城市,依稀間還能認得部分倫敦著名的歷史建築。我問我朋友這船上的是什麼,她說是一個特別的倫敦紀念活動,叫LONDON’S BURNING 350,是為了紀念在當年的那場大火。整個活動由當地倫敦政府主導,以藝術活動作為媒介去紀念曾經的慘況,同時也提醒著當地市民防火的重要性。活動包括了多個藝術作品和歷史展覽,也有紀念集市和表演,更有一個重頭戲,在9月4號火燒“倫敦”重現當年的燒毀城市的大火。

London 1660,是這場火燒模型的活動名稱。我和朋友看到的大貨船,就是結合了無數倫敦人心血所仿造的大火前17世紀的倫敦模型。這個模型是長120米的木建模式,是仿造17世紀的倫敦城市。整個模型看上去壯觀、精緻、美麗。你可以看到模型上的每一間房屋、每個建築物都很細心地包含了許多的細節:門窗、歷史建築的特色、教堂的頂尖與鐘等等,處處都展現著一絲不苟地匠人精神與細膩。我很佩服打造這個模型的設計師和青年義工用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打造這大型的模型,即使這個模型將會被大火燒毀也依然堅持將細節打造完美,只為了將曾經的倫敦景象展現給世人。

在這場活動,我只去觀看了某幾個展覽和藝術品,也只是幸運地在火燒模型前能近距離地看到了它的模樣。在9月4日的時候,我並沒有前往泰晤士河親身觀看火燒模型的現場,我和朋友在她家的電視機前觀看了這場大火。即使在電視機前也能感受到壯觀,看著這大火逐漸吞噬整個模型,我無法想象當年大火下人們的無可奈何與害怕。熊熊火焰燒亮了整個泰晤士河,也照亮了觀看的每個人心,讓我們將防火的重要性深刻地印在心中。這個活動除了紀念這件歷史事件,我覺得更多的是透過活動連接著過去與未來,警示著世人人禍的慘烈和防火的重要。

今天你去倫敦遊玩,就再沒法看到這木頭建的倫敦城了。那麼,不妨去倫敦橋附近的高高的羅馬石柱,那是為紀念這場大火而打造的紀念碑。在紀念碑底部記錄著這場大火的信息,也畫著17世紀的倫敦樣貌。

艾米麗的世界探索日記
艾米麗的世界探索日記

一個喜歡文字和圖片的偽文青,也是愛吃愛喝的小吃貨;曾生活在廣東、香港和英國的90後女生,體驗著各樣的文化生活。喜歡探險、旅行的同時,也喜歡靜靜坐在陽光底下品嘗一壺茶、讀一本書或者看一部劇。小時候家人以為我是自閉兒童,卻不知為何我長成話癆。人生太短,世界太大,所能做的只有享受生活所帶來的一切喜悅。 Carpe Diem!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