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的「貼地」,要去藝術館裡找

香港人的「貼地」,要去藝術館裡找

可能因為臨近年底,我的香港朋友最近玩起「人間蒸發」,工作忙到已經兩個禮拜沒有聯繫了。

這週三下午破天荒收到她的信息,一看,原來是香港放假了,八號風球假。

據說風球假最後都會變成WFH,才聊不到兩句,她又跑去趕工了,說是這週末怎麼都得騰出時間出門逛逛。

每天經過香港藝術館看到外牆掛著一串「606060」,她已經好奇很久了。

01 焦點以外,更多故事

其實這個「606060」的巨幅標誌,在港島海邊的香港大會堂也能看到,是專為慶祝香港大會堂和香港藝術館HK Art Museum成立60週年設計的。

很多朋友知道香港藝術館在2015年閉館大修,直至2019年年底才以全新面貌重新開放,卻不太知道,它誕生在對岸的香港大會堂,當時名字還是「大會堂美術博物館」,直到1991年才遷到現在尖沙咀這個館址。

香港藝術館

建築總是更新迭代,不變的是香港藝術館60年如一日傳承與守護藝術的用心。

人們總是對藝術館、博物館這類文化場所抱持著固有印象,認為藝術的欣賞門檻很高,沈悶、看不懂是常態。

香港藝術館在重開之後,便堅持從策展入手,著重用新的視角和方式去詮釋館藏,打破觀眾與藝術之間的距離感。

總館長莫家詠

莫家詠總館長已經在香港藝術館任職長達26年,曾統領外銷藝術、中國文物、現代及香港藝術、教育及服務推廣等不同組別,參與策劃多項大型展覽及節目。

在她眼中,館內超過18,800件藝術品就如同子女一般,她為此盡心盡力,傾注了所有熱愛。

恰逢香港藝術館60週年,莫總館長便提到,借以這次「焦點以外,更多故事」的主題去發掘更多藝術館星級項目之外、更加貼地的故事,讓無論是否喜歡或懂得欣賞藝術的朋友,在這裡都能得到樂趣、有所收穫,希望能夠將藝術館打造成「大家的藝術館」。

當然,除了讓觀眾能擁有更多元的角度來親近藝術,她也希望香港藝術館能夠成為一個「用香港的聲音來講述香港故事」,「在香港看到世界、讓世界看到香港」的地方。

02 夜遊藝術館

一生也許就這就一次

對於一座藝術館,觀眾總是會更關注那些星級的展覽、館藏,卻往往沒有機會認識一些「隱形」的故事,或是有更深入的體驗感。

@HKMoA

這次60週年的一系列活動就是最好的參與機會了,你可以挑選屬於你最獨特的視角,去捕捉你在藝術館的回憶,這便是屬於「焦點以外」的故事。

最近看很多坐標香港的朋友發佈自己與香港藝術館的照片故事,在Instagram和Facebook打卡標記香港藝術館。

打開香港藝術館社交平台的主頁,可以看到已經精選了很多故事:有情侶的第一次約會、一個人的自娛時光、一家大小最投入的藝術旅程等等……

@HKMoA

這些小故事雖然沒有成為隆重的關注焦點,卻也是藝術館一年又一年時光中,真實且彌足珍貴的記錄,可以說是收集不易,且意義非凡。

另外呢,只要參與分享像片故事就能獲得12月9日「夜遊藝術館」的入場券。

眾所周知,香港藝術館幾乎不會在夜間開放給公眾遊覽,所以這次開放太難得太吸引人了,夜晚的神秘氣氛搭配上藝術館的精心策劃,不知道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為了讓更多朋友能參加到,同時也收集更多精彩、感動的故事,徵集截至日期延後到了11月30日下午六點。參與活動只需要非常簡單的操作,大家趕快抓緊機會了!

活動詳情請關注Instagram【@HKMoA】和Facebook【Hong Kong Museum of Art香港藝術館】的置頂貼文。

03 走!回200年前的廣州購物去

我另一個在香港的朋友,是土生土長的廣州人,從小就生活在荔灣老城區,得知香港藝術館有個關於廣州十三行的展覽,一開展她就迫不及待衝去看了。

廣州購物志——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也是香港藝術館今年開啓的一個重點展覽,運用有趣的新媒體形式,帶領觀眾展開一段充滿歷史和藝術氣息的櫥窗購物之旅。

「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展覽

近代以來的廣州,一直是重要的通商口岸,甚至在1757年到1842年的八十餘年間,廣州更是全中國唯一一個寬待洋人出入的口岸。提起那段歷史,很多人會聯想到的,莫過於當時來華外商被清政府局限活動的「十三行」商館區。

在這裡,購物不僅是洋人們的工作,更成為他們的日常消遣。於是購物街里別提有多精彩了:各種手工藝珍玩、零售茶葉琳琅滿目,還有接地氣的土產、酒食等等,完全滿足了洋人們的購物欲。

「廣州購物誌——18至19世紀外銷藝術」展覽

這次展覽呢,正是參考了當時旅粵洋人的遊記,以一條互動式購物街帶領觀眾進入18至19世紀廣州商館區的情境。

《十三行同文街一景》約 1840–1866,巴化勒米.拉偉湼(1805 – 1875)(畫),比切博斯(印)

From Left to Right: 《廣州陶瓷商店》約 1825,佚名;《茛苕葉紋銀奶壺》約 1825–1875,廣州吉星

展品更是非常有看頭,手繪畫作展現了當年的場景,器物則處處是細節,讓人不禁感嘆當時的手工藝之精巧。

彩繪廣州、澳門及香港風貌的摺扇,19 世紀中,水粉紙本、象牙及羽毛

推薦仔細欣賞這把彩繪著廣州、澳門和香港風貌的折扇,它除了繪畫本身,扇身還用上了象牙和羽毛製成,華美得來又非常具紀念意義。

沒想到在香港,也能有這樣一扇時空之門,把人們帶回那個老舊卻也輝煌的年代。難怪我朋友看完展回來,一個字誇贊:值!

⏰ 即日起至2023年7月

📍 香港藝術館3樓 外銷藝術廳

Cover: 香港藝術館

圖文同時發布自点睇,未經允許,不可轉載使用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