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到了super提前批故宮入場券

我拿到了super提前批故宮入場券

啊啊啊啊,点睇拿到了香港故宮的提前批入場券。

這次,我們將委派坐標香港的@象女士先睹為快,大後天就衝,爭取第一時間給你發回現場報導。

考慮到當天的人流量和現場狀況也許會非常魔幻,沒有點攻略技巧,怕是會看得很沒有靈魂!所以我今天特意準備了這一份香港故宮實戰前必須閱讀的小手冊,包括建築背景、高光亮點、九大展廳、門票攻略都有,先收藏再往下看呀!

要說香港故宮,這張建築外觀圖你們大概已經看過上百遍了。

via.西九文化區

第一眼的反應,相信大多數人和我一樣,這和故宮有什麼關係?先別急著說它醜,它不是一見鍾情的類型,得慢慢了解,才能感受到這座建築的獨特韻味。

via.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比起在維港邊上建起一座有著傳統外觀的宮殿,這座借鑒傳統器物「上寬下聚,頂虛底實」美學特點的現代建築似乎更加合理,更加融入香港國際都市的氛圍。

via.嚴迅奇建築師事務所

但沒有了北京故宮那些宏偉震撼的傳統建築,故宮二字又如何完整?放心,精髓都在。

講一些細節吧,等你們去到現場,記得慢慢看,別錯過。

進門前先留意腳下,門前地面的玻璃板,模擬的是古宮門前的金水河。

via.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再抬頭,迎接你入內的,是午門的完美「故宮紅」。大概要等你親自走到門前,才能體會接下來的激動。

對了,大門上參照故宮設計的門釘裝飾是透明的,遠看復刻了傳統,近看,又是另一番未來感。

接下來一路走,不要停止你的感受,走進主樓,北京故宮的最大特色:中軸線概念,把空間佈局流暢地銜接起來,空間感不太好的同學,一定要現場仔細觀察。

via.嚴迅奇建築師事務所

走在中庭別忘了抬頭看看,波浪形的天花板,有沒有眼熟?

這是用現代的材料和手法,去呈現紫禁城中宮殿屋頂的琉璃瓦鋪設。

還有絕佳風景位,巨大的落地玻璃窗真的是看風景的寶地,猜想不久會成為打卡熱點,記好了,先拍先贏。

via.中國日報記者鄒紅

南面對望港島,維港天際線又一次美出天際;西面能飽覽大嶼山風光,天氣好的話,不能錯過絕妙的日落。在香港故宮裡望出去,頗有種站在古今時空交界的恍惚錯覺。

via.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記不清等了多少年,香港故宮,終於來了。

914件珍貴文物從北京搬來

重頭戲來了,香港故宮開幕,北京故宮的力挺可謂是最大看點。
這次從北京跨越近2000公里來到香港的914件藏品,是從故宮186萬件藏品中精挑細選而出(千里挑一的比例了),其中有166件「國寶」級別的一級文物,大概70%是首赴港展出,更有從未公開展出過的文物。
這是北京故宮博物院自1925年創立以來,最大規模、最高級別的文物出境展覽。

via.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

同時還有額外驚喜:巴黎盧浮宮也借出了13件珍貴藏品。東西文化珍寶在這裡匯聚,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了。
開幕展覽有9個,包括7個專題展覽和2個特別展覽。老規矩,先劃重點:
👉🏻展廳2的故宮博物院展品最多,清代宮廷生活主題,可以安排久一點👉🏻展廳6和7有香港的收藏和本土藝術家創作的現代展品👉🏻特別展覽不定期輪換,抓緊看,門票類別不同,下part會講👉🏻展廳8展期最短(3個月),分3期每期展出10件,還有傳世孤本,把握時機,必看👉🏻盧浮宮的藏品在展廳9,馬文化藝術主題,必看

*圖片為5月開放媒體導覽時拍攝,布展還未完善,《香港01》

/ 專題展覽 /

紫禁萬象

建築、典藏與文化傳承(展廳一 | 展期一年或以上)

via.故宮博物院。雙嬰耳杯、杯匣與《御製玉杯記》,杯:清康熙(1662-1722);其余文物:清乾隆(1736-1795)

清代宮廷深刻影響著現今大眾對紫禁城的印象:它奠定了其建築今日的格局、結合滿漢文化、整理保存典籍古物、支持創新工藝,並與世界各地交流。
展覽透過一百多件故宮典藏,介紹清代的紫禁城。

via.故宮博物院。博古思幽(《十二美人行樂圖》),清康熙或雍正年間(1709-1732)

紫禁一日

清代宮廷生活(展廳二 | 展期一年或以上)

via.故宮博物院。乾隆帝歲朝行樂圖,郎世寧(1688-1766),清乾隆元年至三年(1736-1738)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君主與后妃的主要居所,清朝十位君主與二十多位皇后,在此過著養尊處優、充實有序的生活。
展覽主要透過三百多件故宮珍藏的十八世紀精美文物,讓觀眾了解紫禁城內從清晨到夜晚的生活點滴,探索城內人員豐富的物質與精神世界。

凝土為器

故宮博物院珍藏陶瓷(展廳三 | 展期一年或以上)

via.故宮博物院。孩形枕,曲陽定窯,北宋(960-1127)

陶瓷除了廣泛作為民間日常用器外,也被用以展示統治者和貴族階層的地位和品味。
故宮博物院所藏中國歷代陶瓷,主要繼承明、清兩朝的宮廷典藏,品類蔚然大觀。
展覽是香港首次大規模展示故宮陶瓷藏品——這一百五十多件重點展品既是各時代的精品,也是中國陶瓷史的縮影。

via.中國日報記者鄒紅。6月9日拍攝的第三展廳內景

龍顏鳳姿

清代帝后肖像(展廳四 | 展期一年)

via.故宮博物院。世宗憲皇帝(雍正)朝服像,清乾隆(1736-1795)或之前,(展期:10/1-12/30)

清代皇室遵循傳統儒家文化,提倡孝道與祭拜祖先。宮廷人物肖像中即有一類專用於祭祀典儀,風格雍容華貴、莊嚴肅穆,記錄了皇室成員的面容、氣質,以及彰顯其身份地位的服飾。
展覽展出的幾代帝后朝服像,代表著清宮最高規格人物肖像的藝術成就,其樣式變遷、畫面元素的象徵意義,以及供奉建築與祭祀儀軌,均與宮廷歷史文化緊密聯繫。

器惟求新

當代設計對話古代工藝(展廳五 | 展期一年或以上)

via.故宮博物院。乾隆款彩色紋撇口瓶,清乾隆年間(1736-1795)

現代中文所用的「設計」一詞,雖然在十九世紀末才為人廣泛應用,但中國匠人構思及創作器物的傳統已可上溯至數千年前。
這些古代設計蘊含對創新的執著、對物料的實驗精神,或是對用家體驗的考慮,與當代設計思潮契合。

via.故宮博物院。乾隆款畫琺瑯八棱開光山水花鳥圖提梁壺,清乾隆(1736-1795)/剔紅漆水仙花紋盤,元(1279-1368)

展覽精選了故宮博物院一百餘件工藝瑰寶,以設計、製作及使用三個角度,解讀中國傳統工藝的藝術價值。
展覽也與香港優秀設計師合作,展示傳統工藝對當代設計理念和文化生活的影響。

同賞共樂

穿越香港收藏史(展廳六)

via.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望江南淨土詞(局部),(傳)趙孟頫(1254-1332),元(十四世紀)

隨著香港在近代發展成為繁榮的貿易城市,對中國藝術品的收藏也變得非常活躍。
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私人收藏逐漸傾向對外展示,有贈予公共博物館者,有設立私人博物館者,也有不時籌辦本地及海外巡迴展覽者。
這是首個回顧香港收藏史的大型展覽,透過一百餘件展品,細述香港一個多世紀的中國藝術收藏活動,同時勾勒本地博物館發展的軌跡,並向一直為香港及海外觀眾弘揚中華文化精髓的收藏家、學者、博物館工作者及其他各界有心人士致意。

古今無界

故宮文化再演繹(展廳七)

via.張瀚謙。封筆—墨池記(未境之歷)

以嶄新手法演繹中國傳統文化是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使命,這個展覽便是本館在這方面的探索。
展覽將邀請六位香港多媒體與跨界藝術家,以獨到的視角,從香港當下的角度重新詮釋和演繹故宮文化和收藏,發掘紅牆黃瓦之下豐富多樣的中國文化。

via.中國日報記者鄒紅。6月9日拍攝的正在布展中的第七展廳

/ 特別展覽 /

國之瑰寶

故宮博物院藏晉唐宋元書畫(展廳八|展期三個月)

via.故宮博物院。江山秋色圖(局部),北宋末至南宋初(十二世紀),(展期:8/3-9/4)

故宮博物院典藏的中國書畫精品,大部分都是國之瑰寶,它們受重視的原因,除了非凡的藝術成就,還有豐厚的鑑藏史。

via.故宮博物院。洛神賦圖(北宋摹本),(傳)顧愷之(345-406)

展覽精心挑選35件中國書畫史上的經典名作,從藝術、文化、歷史等角度,探究它們千古流芳的原因。這些晉、唐、宋、元稀世瑰寶均為國家一級文物,其中還有一些為傳世孤本。

馳騁天下

馬文化藝術(展廳九|展期六個月)

via.故宮博物院。乾隆帝盔甲乘馬圖,清乾隆(1736-1795),(展期:9/30-12/30)

歷代馬文化藝術均有優秀作品,展覽精選111件故宮博物院藏馬文化藝術珍品,包括繪畫、雕塑、陶瓷等;並展出13件來自法國羅浮宮,以馬為主題的世界藝術藏品。
在近距離欣賞各種珍品的同時,可以認識馬在歷史、藝術、軍事、政治上所扮演的角色和蘊含的文化意義。


接下來是大家最關注的,免費入場。
開幕起12個月內,每逢週三公眾可以免費入場參觀,記得提前在香港故宮網站預約,要注意這個免費參觀是不包含特別展覽和其他活動的。
如果你:
👉🏻想沉浸式看展,分多次參觀故宮(畢竟展品之多,難保一次能看完)👉🏻不介意免費日人潮影響體驗感👉🏻只對7個專題展覽感興趣(這不太可能吧~)
那麼可以將這項福利好好利用起來了。

via.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另外是一些小tips,希望你的故宮探索之旅可以更順利、更完美:
👉🏻館內歡迎大家攝影用於私人用途,可以放心大拍美照留念,但切記嚴禁使用閃光燈、自拍杆和腳架
👉🏻館內禁止飲食,但有幾處餐飲選擇,包括輕食咖啡店Cupping Room、主打中式麵食的金玡居和法式可麗餅餐廳Crepes&Bakes,讓你在故宮逛到滿足,不怕餓肚子

via.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開幕後有各種工作坊、電影放映活動,內容很精彩,還能親手體驗傳統文化,注意需要購票、名額有限,有興趣的朋友參觀之前先留意下西九文化區網站

@象女士這會兒估計正在原文背誦這篇地表最強的香港故宮一刷攻略,下週三一大早她就會整裝待發。

任何想要我們幫你搶先看、特別留意、在香港故宮尋找答案的point,請務必在留言區告訴我們,然後就等@象女士交功課啦~

圖文同時發布於点睇,未經允許,不可轉載使用

Cover: 香港01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