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00步,象女士帶你遊香港故宮

12700步,象女士帶你遊香港故宮

有點丟臉吧?
去香港故宮參觀的前一晚,我沒有睡著。

嗯對,香港故宮。

一個小市民的親眼所見

6月22日,香港故宮開幕。換句話說,那天之前,網上幾乎所有關於香港故宮的,都是資料背書。(不排除工作人員和超級vvvvvvip有前線資料)。很多朋友們表示格局太大、內容太多,看得都有點審美疲勞了;能不能來點格局小一點,就像你我他一樣的小市民,親腳逛過、親眼見到之後,聊一聊的香港故宮呢。
對,今天這篇就是這個。

首先!
我真的忍不住要神化一下!

從故宮開幕那天開始,香港居然晴了三天!
而且是濾鏡版的大晴天(熱到融化)!
要知道,那之前的三個星期,香港天氣的關鍵詞基本是:紅雨、妖風、大範圍陰,小局部晴。

不得不說,如果西九龍遇上了好天氣,從M+到黑盒劇場,再有如今的香港故宮加持,隨手一拍那都是滿屏藝術。

但也有想小小吐槽一下的,不知道是不是提前批的打開方式不對,我似乎沒有找到香港故宮的正門,又或者,它的門真的和我想像中故宮的門,不太一樣。進去之前從「安心出行」、「安檢」到「拿小冊子」、「指引」都非常清楚,地面層沒有展廳,主要是接待處和超大屏幕,到時候如果你想搶先別人一步,拿了冊子直接電梯上樓就好。

不北京、不台北,但是很香港

在這裡,我一定要提醒所有即將要參觀香港故宮的人,來之前,別預設、別預設、別預設。
我就是犯了這個錯,進門就在四處尋找「紅磚黃瓦」,但遍地尋不得。

香港故宮太modern了,有很多光影交錯的細節,有窗外維港對岸的都市繁華,但就是,不是我想像中的故宮。

但放低執拗,又會覺得,這或許就是故宮在香港,最合適、最融入的樣子。
這兩天中環地鐵站的地面上,滿滿的都是「一次古今對話」、「一場創新連結」,大概就是香港故宮想帶給我們的信息。
它不是北京、也不是台北,它是香港。

故宮紅藏在局部細節裡

不過,儘管你無法從整體建築上看到傳統故宮的影子,卻可以在展廳內找到細枝末節。
由於這裡的文物任意選一件,都已經有幾百甚至幾千年的歷史,所以為了保護它們,任何強烈的光線都不被允許存在。
但儘管如此,策展人還是透過局部的燈光和光陰,盡量讓大家看到從前皇宮的細節。
挺用心。

一個可以時光倒流的展廳

展廳2,1F

香港故宮目前有9個展廳、涉及25類,總計914件文物,全部走完我用了12700步。
抱著打下伏筆,但不要過分劇透的心態,象女士今天不會所有展廳逐一分享給你,而是選一些我自己體驗下來,覺得有些趣味性的節選。

展廳2的主題是「紫禁一日」,講了清代宮廷一天內的故事。上面左圖窗外尚未天光的紫禁城看到了嘛?
這是很有心機的一個小設計!乾隆有早上4點起床的習慣,而如今,你可以透過這扇窗,看到和他眼中一樣的紫禁城。

除此之外,還有看戲、拜神等總共九個皇帝生活日常,其中第九部分叫「夢境、緬懷故人」(上圖右),你可以躺在圓形沙發上,抬頭望見乾隆的夢境,和他想念的人。這次來故宮,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乾隆喜歡喝奶茶,而且是鹽+黃油的鹹味肥宅奶茶。(我這就去泡一杯試試)

另外,這個展廳還有個互動項目,用毛筆寫字,寫好以後可以掃二維碼保存下來。
象女士見到有幾個外國人搶著嘗試,裡面會有如何握筆等基礎教程,也可以選擇小白或者進階版的字帖,挺有意思,算是一個可以從故宮帶走的小紀念品。

Le Creuset配色雍正1733年就用上了

展廳3, 2F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文物展品時,我腦子裡就立刻蹦出來了「有廚具界愛馬仕之稱的Le Creuset」
仔細一看,瓷器、雍正年間的,江西景德鎮出品、用了新創釉色。

Le Creuset 1925年在美國誕生,雖然大家材質不同,但這個配色、這個光潔勻淨的色釉效果,雍正可是1733年就用上了啊。

另一款很多人想看的「白釉孩兒枕」(上圖左)製作於北宋,由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河北定窯所燒造,同類例子傳世品極為罕見,非常受到乾隆喜歡,甚至還為它寫了好多詩。
不過這個在北京故宮也只有一件,這次借出給香港展出三個月,千萬不好錯過。 

古代設計師可以多有才華?

展廳5, 2F

展廳5的主題是「當代藝術對話古代工藝」,進門就可以看到整面牆都是古代的設計師們的各種草圖和工藝記載。
我自己發現了一個舞鏡(上圖左),乍看還以為是電風扇,再看以為是留聲機,最後看字才知道,是…鏡子?這個成像原理到底是什麼樣的?

來自香港的民間捐贈

展廳6, 3F

這個部分,象女士當時在看的時候,還挺感動的。
香港從19世紀開始,就是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重要貿易中轉站,當時本地收藏家輾轉獲得的藏品,絕對稱得上是家族的「傳家之寶」,但如今為了更多人可以看到,他們願意把這份寶,捐贈給博物館。
比如上圖的「三國演義頂箱櫃」,就來自明末清初,原本收藏於上環荷里活道的兩依藏博物館內。

香港藝術家看故宮

展廳7, 3F

如果說,前幾個展廳都是故宮用歷史和文化給後世講故事,但展廳7,就是用大型裝置藝術,在進行反饋。

最開始看到這個我還以為是模擬中國的綢帶舞,後來才知道,其實是「動態書法裝置」。
而且,它非常高科技,據說是用了人工智能引擎驅動,可以分析書法名作的藝術特徵後「學習」它們的特點,然後用機械模仿書法家的手部動作。
唔該,王羲之的《蘭亭序》,給我來一份。

上圖是藝術家陳家俊的作品《冥冥之鐘》,靈感來自香港故宮展出的清宮機械時鐘;下圖右藝術家梁基爵的《慶》,他用了宮廷樂器中的「金鐘」和「玉磐」,演繹跨時代的音樂。
哦?你問我下圖左是什麼?其實是我在展廳7發現的一張可以坐的凳子,看上去很不錯,如果不是古董或者文物,我也想買一張回家。

北宋書法流落日本2,999萬帶回祖國

展廳8, 3F

展廳8很巴閉,不僅有宋徽宗名下唯一的傳世孤本;還有北宋米芾的「天下第一難書」。
米芾是和蘇軾齊名的宋朝大文青,這幅《研山銘》僅僅39個字,便被稱為天下一絕,甚至還被中央台的《國寶迷踪》專門出過專題集。
《研山銘》於近代輾轉流落日本,直到2002年才被國家文物局競購,從此被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此次,可是該作品在境外的首次展出哦~ (對,中國香港出入需要簽證,屬於境外)

除了國之瑰寶之外,這個展廳在設計上有很多巧妙的點,如果除了看文物,還想打打卡拍照的,可以來這裡取取景。
而最重要的是!這個展廳裡的文物,件件都是稀世珍寶,甚至有距今1700多年的字畫,因此在文物保護上難度很大,不宜長期暴露,所以展期基本在一個月左右。換句話說,一錯過可能就是一輩子。
同樣要溫馨提示各位,無論看展拍照,都要千萬千萬小心,保護我們的國寶哦~

盧浮宮的綠馬想瞅瞅?

展廳9, 4F

第九展廳是專題展,每半年左右就會更換主題,而裡面的展品也不再只是老子故宮博物院,更有外國其他博物館的文物。
這次的主題是馬,對,綠馬的馬。
而此次外國的代表博物館則是盧浮宮,合共將運送13件關於馬的展品來到香港故宮。
所以在這裡,你會在前一秒看到一幅驚世駭俗的中國水墨畫,後一秒則被一口琺瑯宮廷鐘驚艷到。

而除了文物之外,展廳9裡還有個結合「馬」主題的互動裝置,名為《郊原牧馬圖》,由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首席教授邵志飛設計。
只要你站在大屏幕前,就會有一匹專屬於你的馬走過來,隨後,只要你還在畫面呢,無論走到左右,它都會跟過來,非常有意思。
我心裡默念著,綠碼永相隨。

7萬張門票已售特別展廳票只剩17%

以上是象女士為大家帶來的香港故宮一手現場報導。
截至本週三開幕,香港故宮已經售出和預訂超過7萬張門票,佔整體約5成。
至於120元連特別展廳(展廳8、9)的門票已經售出約83%,如果你還沒有訂,要趕緊了。
最後上幾張,站在2樓戶外平台上拍的照片,我稱它為:用香港故宮的視角看香港。

圖文同時發布於点睇,未經允許,不可轉載使用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