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約在了荃灣等待,就為了去參加由六廠文化藝術館在南豐紗廠的開幕展覽。保育活化後的南豐紗廠將預計在2018年12月正式對外公開開幕,而我們也因這次的展覽在南豐紗廠正式運營前提前進入這家在香港紡織業歷史中佔據著一個重要角色的工廠建築。我們到達時,紗廠的建築已經大致完工。展覽只開放了其中一棟建築的第二層,其他空間仍被圍起禁止進入。透過玻璃望下觀望時只覺得很空曠,想來等到12月後建築的室內設計完工後、商鋪餐廳進駐後,它會有另一番感覺風味。
展覽的人流不多,可能因為我們到來的時候沒有互動活動,所以只單純來看展覽的人不多,三三兩兩的,顯得有點冷清。我們直接走樓梯上了二樓,將隨身物品放在儲物櫃檯後,就帶著手機進入看似短短一層的路程,卻能呆在內裡半天的展覽。
第一個接待我們的空間,是有關與紗廠如何將棉花變成絲線的工序展覽。將南豐紗廠舊時的工作機器按順序放在展覽空間中,供人觀賞,了解一個行業的運作流程。我站在一塊展板前觀看了一整個影片,看著一朵朵棉花被丟進機器中洗刷、搓捲、拉絲等工序,如今這些工序都已經全自動化生產了,難以想象曾經的半自動生產,甚至全人手生產時的艱辛與繁瑣。看著影片中的棉花變為常用的絲線,好自愈喔!
展覽空間內還展出了90年代的生活物件,服裝、玩具等,有的曾在家中或電視中見過,有的卻完全沒有接觸過,有時看著這些被時光遺棄的老物件,總好奇當時人們的生活文化與氣息,也好奇收藏這些老物件的心情與保護的困難。就如同我外婆寶貝著的腳踏衣車,外婆總用它噠噠噠噠地縫製衣物,但她卻不讓我們碰,連木桌被蛀了也堅持自己修補,那是她對物品的珍視和愛護,這是我們這一代快餐文化中無法重拾的情懷與珍惜。
我們拐進了另一個展覽空間,一進去就能看見由一條條布條綁在竹條上捆成的一條巨龍。好奇它背後的故事,就直接前去印有簡介的墻面閱讀。原來這是一個專門為此次展覽活動,特別邀請藝術家與荃灣居民及不同團體共同創作打造的一件回收藝術品。將回收的竹枝和布料放置在荃灣的居民區、街市、公園、學校等地方,讓經過的居民將布條綁在竹條上,最後由日本藝術家田口行弘和本地紥龍師傅吳江南編制的舞龍。這是一件名副其實的社區藝術品,由社區各人共同創造的物件,是聯繫各階層提倡多元共融的社區項目,也從中宣傳藝術文化及教育,是一舉三得的活動。藝術,不該只是在高尚的展覽廳中展覽,而是可以多元化地融入社區、融入教育之中。即使在這個展覽廳中,我們也可以嘗試編制布條,增加觀覽時的互動趣味。
整個展覽活動還邀請了香港本地不同的布藝藝術家將他們的作品放在這兒展覽。有的是用布條棉花捆成的坐墊,摸著很舒服。在一眾藝術家作品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由香港和台灣藝術間聯手打造的巨人染。由一塊一塊不同形狀的藍色布條組成的一個星空隧道,不同程度的藍色結合一起,是如此美麗迷人,好像穿過布條就能去到星空銀河內。穿過布條,是來到巨人染在這兒設置的互動空間,星河的布條作為背景,放上扎染的工具以及染好的作品風乾,這不僅僅是一個作坊還是一個展覽空間。經過時藝術家坐在染缸前將捆好的白布放進充滿藍色染料內染上顏色與圖案,感覺好玩又有意義。
雖然“盛夏手作來建紡織村”只有一層的展覽空間,而且我們去的時候也沒有許多互動的活動,但從中了解更多有關紡織業以及本土的歷史文化與創新作品,讓我大開眼界,這些不再是歷史書上模糊的字樣片段而是真實展現在我眼前的物件。南豐紗廠還未正式開放,很多地方仍未完工,這個展覽活動令我很好奇將來它是以如何面貌將文化教育、藝術和商業結合一起,又如何讓紗廠從那麼多的活化保育的文創空間脫穎而出。好奇又期待地等待著它的正式開幕開放。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