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的玻璃工廠:Murano

威尼斯的玻璃工廠:Murano

從彩色島前往玻璃島的船程大概40分鐘左右,在我們聊天、拍照和照顧暈船的媽媽期間,船已經停靠在玻璃島的碼頭旁。在上島後,第一感覺就是色彩平淡了許多。早上在彩色島習慣了色彩鮮艷絢麗的房屋,驟眼一看,以紅磚頂為主搭配橙白黃的色調有點過於單調平凡。可在這島上以“威尼斯玻璃”而聞名歐洲的傳統玻璃工藝卻一點也不平凡。

在早期的Murano,玻璃工藝並不是她居民賴以為生的技藝,反而是因發展鹽業和漁業而繁榮發展。但在13世紀開始,威尼斯為了不讓本島的火災影響玻璃工藝業的發展,也為了不讓這項工藝外流至他國,下令將所有玻璃製造商強制遷移至Murano,並嚴加看管。自此威尼斯的Murano小島便壟斷了當時歐洲的玻璃品製造和出口,Murano出品的玻璃製品也成為了品質的保證。雖然現在的玻璃行業已不復全盛時期,但威尼斯玻璃島還是盛名遠赴,還在製作著各種精緻夢幻的玻璃工藝品。

所以在登島後,我們婆孫三人就找了間開放給遊客觀賞的玻璃工廠,還參加了一場玻璃秀。一走進工廠裡的作坊,放眼望去便是好幾個火爐,火爐內的高溫讓我們踏進作坊後立即大汗淋漓。除了火爐外,我們面前還放有幾張木製的工作台。為了安全起見,工作人員禁止我們靠近任何工作台,只安排我們坐在工作坊的一邊等候。

你知道各式各樣精美造型的玻璃工藝品是如何製造的嗎?是吹出來的!有一位師傅在外拿著一條長筒,一頭包裹著一個燒得火紅的小球,那是矽砂與石灰等材料混合後以高溫融化的樣子。只見師傅熟練地將長筒固定在工作台上滾動,在長筒的另一頭開始吹氣,將空氣吹入小紅球中讓它膨脹。不多時,師傅帶著長筒坐在另一邊,利用工具在持續滾動中的“玻璃”上“動刀”。逐漸火紅慢慢退去,能看到透明的半成品。師傅將粘有玻璃那頭的長筒放進火箱融化,又開始吹、滾、固定的動作,還加上用工具拉長某些部分的玻璃、用工具添上紋路、添加色粉,那半成品在師傅的手上逐漸變成一隻威風凜凜的透明駿馬。除了馬背和毛髮上添加紅橙藍的色彩外,通體透明。看著師傅在短短時間內將一個小火球吹出一隻玻璃小駿馬,那震驚久久不散,外婆和媽媽更是看得目不轉睛。在師傅走進來時,我們都不知道他會為我們帶來什麼,以為只是普通的吹出一個花瓶或杯子,卻不曾想居然是栩栩如生的駿馬。怪不得這兒曾壟斷歐洲的玻璃工藝行業。

在看完這場令人大開眼界的吹玻璃秀,我們便在玻璃島上無所事事,隨心所欲地亂逛。在這小島上隨處可見的除了有各式各樣的玻璃工藝品商店外,還有裝飾在島內各處的玻璃藝術品。走到一個小廣場看到鐘樓前的藍色玻璃藝術品,說不出來這像什麼,看著有點像是低溫冰凍水後的結晶體。你覺得呢?

這裡的人潮並不似彩色島那般多,但獨特的玻璃工藝卻一直吸引著我們的步伐。因為看到過玻璃師傅吹出的駿馬工藝品。我媽心心念念想買一隻小駿馬給我舅舅作禮物。在剛才的玻璃工廠也有得賣玻璃工藝品,不過我們家總是秉承著一個信念就是貨比三家。所以在島上一邊逛一邊看對比人家店內的工藝品設計及價錢。最後我媽終於找到合心意的小玻璃馬,我還買了個藍色漸變的心形吊墜。

威尼斯的夏季,雖沒有香港的炎熱,但在太陽底下逛著還是挺受不了的。我們在Murano的小廣場中看到雪糕店。在這趟歐洲旅程中,一向不愛吃甜食雪糕的外婆每次見到雪糕店都像個孩子般要求我們一起買雪糕吃。我和媽媽一直在想為什麼外婆會突然愛上了這兒的雪糕,一直不解,可能因為旅遊開心,又或者是因為歐洲的夏天真熱。

逛了一天后,我們都心滿意足地離開玻璃島。包內裝有包裝好的玻璃品,我們問店家幫忙包上bubble wrap,只要跟店家說要上飛機,他們都樂意幫忙包上bubble wrap,減輕玻璃工藝品的損傷。看著逐漸變小的島嶼,我才有離開小島的真實感。在威尼斯的小島上,她不像本島那般處處透著歷史的故事或是建築的美學,也不像本島那般人潮湧湧。她的寧靜舒適、島民對於工藝的專注,活出了專屬於她“匠人”的氣息與美好。

Cover: Pinterest

艾米麗的世界探索日記
艾米麗的世界探索日記

一個喜歡文字和圖片的偽文青,也是愛吃愛喝的小吃貨;曾生活在廣東、香港和英國的90後女生,體驗著各樣的文化生活。喜歡探險、旅行的同時,也喜歡靜靜坐在陽光底下品嘗一壺茶、讀一本書或者看一部劇。小時候家人以為我是自閉兒童,卻不知為何我長成話癆。人生太短,世界太大,所能做的只有享受生活所帶來的一切喜悅。 Carpe Diem!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