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

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大英博物館

每次去倫敦,我都會去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遊覽一番。大英博物館是英國國內最大型的綜合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且著名的博物館之一。裡面共有94個展廳展示著五大洲的歷史文化,在裡面呆一整天也沒辦法全部看完所有展示中的展品。所以我每次來倫敦,都會預留一天或半天的時間在大英博物館內暢遊。

進入大英博物館並不需要門票,但需要檢查隨身物品確認沒有攜帶任何危險物品。過了檢查的地方,就會看到大英博物館的主體外貌了。那是類似古希臘神廟的建築風格,聽說那上方的三角雕塑品雕有15位寓言人物,寓意文明的進程。

進入館內,首先引入眼簾的是它著名的中庭,是由三角玻璃組成的全歐洲最大的有頂廣場。玻璃將自然光引入庭院之中,與展覽室內的昏暗形成了強烈對比。每每從不同展館回到中庭,都想坐在中庭內慢慢回顧剛看到的歷史文物以及整理思緒。

我每次來都會去亞洲,特別是中國藏品的展覽廳觀看。在大英博物館內的展品,有部分是古時貿易的商品,也有部分是曾經英法聯軍入侵時掠奪的文物。特別是十二生俏銅像,可惜這是館藏文物,並不在常設的展品內。帶母親和外婆在今年暑假來到大英博物館,她們指定說要去看中國館。可惜當時中國館閉館重修,她們無緣看到那些美輪美奐的玉石和瓷器品。我只能在回家後打開電腦給她們看看我之前去觀看所拍的照片。因為我特喜歡去看博物館內的玉石和瓷器,所以都拍得挺多照片的。之前我最喜歡去中國展館觀看,人流較少以外還有許多喜愛的展品。因為我特喜歡所有的青花瓷器和大清雍正年製的彩瓷和白瓷。每次看到那些印章也會想起小時候學書法時,老師送我的雕有我名字的小印章,可惜在搬家時弄丟了。

三層樓高的觀音石像,因為沒有了手臂,不知她是哪位觀音。觀音也有不同名稱,需要看手裡拿的是什麼物品。正如佛像也會因手執不同物件而有不同名號。

除了中國館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古埃及的展館。裡面收藏了不少古埃及的石棺與木乃伊。母親和外婆經過這館的時候,我被她們兩快速拖走,因為中國人對於死亡的忌諱,加上兩位女士都害怕這些死物。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晚上我在家獨自看國家地理頻道講述木乃伊的紀錄片,我媽從客廳進房看到電視上大大的木乃伊畫面,嚇得臉青唇白地快速離開。不過我對與埃及的生與死探討特別感興趣,古埃及人相信死亡並不是終結而是重生的過程,所以需要被製成木乃伊、建造金字塔以及祭祀而得到永生。從古埃及的雕塑品、壁畫和陪葬品也能看到古埃及人對於神明的敬意以及鮮明的階級文化。古埃及作為四大古國文明之一,她有太多神秘色彩,吸引著人們對她的探索與認識。在古埃及的展館內總是覺得人潮湧湧,不知是因為外國人對她的好奇,還是館內狹窄的通道所引起的錯覺。我也不太清楚。

每次到大英博物館,都會去看看復活節島的摩艾石像。可能受Night at the Museum這部電影影響,我每次看到摩艾石像,都會想起電影中的“Dum Dum & Gum Gum”蠢萌蠢萌的形象,太深入我心了!當然實際上石像是智利復活節島的重要古文物,歷史家一直尋找著他們立在島上的方法與背後的理由。前段時間在國家地理雜誌上看到說已經挖掘到埋在土裡的石像下半截,原來每一尊石像除了露在土層外的頭部以及肩膀,原來還有完整的身體。我總好奇如此大型的石像如何被掩埋在土裡,以及為什麼雕刻如此大型的石像。這些好奇只能留待歷史學家的挖掘研究了。

我每次到大英博物館都逛得不亦樂乎,看著一件一件文物展品,了解著每一個文物的故事以及每個地方的獨特文化。每一件藏品背後大部分都有一段被搶掠的歷史,但也值得慶幸的是每個文物都被好好保存,讓我們能透過這些小小的物件了解更久遠的故事。

艾米麗的世界探索日記
艾米麗的世界探索日記

一個喜歡文字和圖片的偽文青,也是愛吃愛喝的小吃貨;曾生活在廣東、香港和英國的90後女生,體驗著各樣的文化生活。喜歡探險、旅行的同時,也喜歡靜靜坐在陽光底下品嘗一壺茶、讀一本書或者看一部劇。小時候家人以為我是自閉兒童,卻不知為何我長成話癆。人生太短,世界太大,所能做的只有享受生活所帶來的一切喜悅。 Carpe Diem!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