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消失掉的10天

全世界消失掉的10天

現在是9月,不看日曆的話,你知道9月份有多少天嗎?

有個簡單的方法找出每個月的天數,也許你們都學過:捏好拳頭,從食指的骨節開始算,一直數到尾指。凸出的骨節是大月,有31天,凹進去的,除了2月以外,都是30天的小月。數到7月,8月從食指骨節重新開始數,所以12月會在無名指的骨節上,是大月。下面的圖應該簡單明了。

Excerpt from the Book: 《THE BOY MECHANIC VOLUME I》1913

從前我一直很困擾,不算閏年的話,一年365天,為什麼不能好好分配一下,比如單數月31天,雙數月30天,然後定好其中一個單數月是30天(不然就每年都366天了),這樣去記不香嗎?為什麼 7 月與 8 月連續兩個月有 31 天,其他月份卻是長短月相隔?

另一個發現也讓我很懵懂,英語裡面的9月到12月,這幾個詞是從拉丁文來的。September裡面的Septem是「七」,例如Septemvir是「古羅馬七祭司之一」,或者Septempartite(植物學:分成七部分的);October的Octo是「八」,比如Octopus(八爪魚),Octal(八進制),Octave(八度音);然後November的Novem是「九」,例如Novena是「天主教連續九天的祈禱式」,Nonagon(九邊形);好了到12月December,Decem是「十」,比如Decimal是「十進制」,還有Decagon(十邊形)。不是我英文好,我都是查字典找出來的。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七八九十這些字首,用了來表示九、十、十一、十二這些月份名,這不是古人在給我們添亂是什麼?然後,ちょっと待って,一年有12個月365天(或者366),這個是怎麼定下來的?乾脆是10個月算了,每個月36天,這樣不是更好算嗎?

讓我很快科普一下所謂曆法這個概念。和現代的人在計劃寒假暑假、聖誕節復活節長假期的需求差不多,古人需要曆法和日期,也是為了生活的安排。人類開始懂得播種和收割以後,就意識到氣候的變化對農業的影響,而把春夏秋冬的循環放進計算里。這門科學源自天文學,有陽曆陰曆兩個主要分支:因為地球環繞太陽公轉,太陽的位置影響到氣候變化。當太陽完成了一個週期回到原點,共需要約 365.2422 日,學術上稱之為「回歸年」 (Tropical Year) 。同樣,月球環繞地球公轉,從月圓到下一次滿月,共需要約 29.5306 日,也稱為「朔望月」(Lunar Month)。考慮太陽週期的曆法叫做「陽曆」,考慮月亮週期的曆法叫做「陰曆」。

順便提一下,中國人使用的農曆,差不多由春秋時期開始已經成形。她主要參照的是「陰曆」也就是考慮月亮的週期。農曆的一年有 12 個月,大月 30 日,小月 29 日,平均每個月 29.5 日,非常接近一個朔望月。我們知道初一一定是月缺,十五就一定是月圓,每個月大概有30天,就是這個道理。但由於這樣算下來每年就只有354天,所以每隔幾年又要加一個閏月來追回與太陽週期相差的日子。

而今天我們所用的公曆其實沿自古羅馬曆法,是一種考慮太陽週期的「陽曆」。古羅馬建國初期把一年分成10個月份,當時定下來的第一個月以戰神Mars命名,稱為Martius,後來成為英文的March;接著是以女神Aphrodite命名的Aprilis,即April;然後是以女神Maius命名的Maius,也就是May;以婚姻女神Juno命名的Junius,即June。其後的月份就直接以數字命名,從第五到第十個月分別是Quintilis / Sextilis / September / October / November / December。這些月份裡面有4個是31天的大月,6個30天的小月,合共304天,和陽曆的365天差了61。羅馬人不算進月份里的日子安排在無法耕種的冬季,用來休息,等春天回暖再重新搬磚。(所以拉丁文不背這個鍋,本來7月到10月,名字是沒起錯的)

Calendars & Almanacs

年末有 60 多天的休假,在今天活在996福報里的打工人是無法想象的,後期羅馬的統治者努瑪Numa Pompilius 753–673 BC)也覺得這個不清不楚的曆法很不妥,便為冬天多加了兩個月份。起初實行時是把新加的這兩個月放在年尾(Januarius也就是現在的JanuaryFebruarius也就是February),但後來這兩個月變成了年頭,所以其他的月份也往後順延,變成了今天的12月就是原來代表十位的December

這個曆法編制還是有許多人為的因素造成混亂,比如閏月的制定和新增這個月份的日數也可以每年不一樣。到了公元前45年,著名的凱撒大帝Gaius Julius Caesar)終於出手撥亂反正,他把單數月定為 31 天,雙數月定為 30 天(果然是英雄所見)。而Februarius這個月份傳統是羅馬行刑的日子不吉利,所以只有 29 天,全年共 365 天。為了更貼近回歸年的365.2422日,每4年就有一個閏年,在Februarius里多加一天,使得4年平均下來每年有365.25天,非常接近一個回歸年。這個新曆法被稱為「儒略曆」(Julian Calendar) 。為了紀念凱撒的貢獻,元老院一致通過將凱撒出生的7月改名為 Julius(現時的July),所以Quintilis就被換掉了。

凱撒被行刺後,他的繼任人屋大維Gaius Octavius Thurinus)打敗了刺殺凱撒的元老院共和派貴族,結束了一個世紀的內戰,使羅馬帝國進入了相當長一段和平、繁榮的輝煌時期,成為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所以在公元14年8月他去世後,羅馬元老院決定用屋大維的稱謂「奧古斯都」(神聖、至尊的意思)來命名8月份Augustus (現時的August),於是Sextilis也被換掉了。以凱撒命名的Julius是有 31 日的大月,以奧古斯都命名的Augustus當然不應只有30日,於是 8月被加多了一日。而「晦氣」的Februarius則再多減一天。這就是7月8月連續兩個月有 31 天,但2月卻只有 28 天的原因。

凱撒的儒略曆平均一年有365.25天,和回歸年的365.2422天(嚴格一點是365.242199074)。10年8年算下來沒什麼,但幾個世紀過去,儒略曆和原本太陽周期的偏離就越來越遠了。到了1582年,意大利醫生兼哲學家里利烏斯Aloysius Lilius)對儒略曆的閏年計算做出微調,由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在同年10月頒行并沿用至今,稱為公曆或者「格里曆」(拉丁語:Calendarium Gregorianum)。格里曆與儒略曆一樣,也是每四年在2月底置一閏日。但格里曆特別規定,年份能被 4 整除的年份都是閏年,但能被100整除的世紀之年Century Year除外(除非這些年份可以被400整除)。例如,1700、1800和1900年都不算閏年,而1600年和2000年則是。用這樣的算法,新曆和平均回歸年的誤差是每3300年誤差一天,比原本的每128年誤差一天精準多了。

到了這裡我已經解答了前面的問題,以下是耍(liao)帥(han)的環節了。

在1582年10月執行新曆的時候,當時的日子已經比用回歸年計算遲了10天,所以在原本儒略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直接進入格里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刪除,但原星期的週期保持不變。這就是全世界消失掉的10天。

Excerpt from the Book: 《Gregorian Calendar》1582

好了,現在你可以讓身邊的TA拿出手機,打開日曆APP去找1582年的10月,然後告訴他/她,你現在準備變一個戲法——你把這個月的5日到14日給刪掉了。

拿走不謝。

Cover: Pinterest

李安納度
李安納度

容許別人與自己不同,容許自己與別人不同。懂得前半句話,你就懂得了寬容;懂得後半句話,你就能活出自我。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