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這樣遇見一個人 | 不妨試試相親

當你這樣遇見一個人 | 不妨試試相親

哎呀,8個月過去了,在香港已經度過2021年的66.67%。這不,最近八卦到一個小故事。

「當我接觸到相親對象後,我感覺我的世界亂了……」

「一開始阿姨和我說是『在銀行工作』。後來,明明阿姨跟我說的是『證券公司』『斯文』『有房』,怎麼加了聊天卻是房地產、說話無禮的男人?」

「一開始說是家人把我介紹給他的,這也還好。沒幾天就一直約見面,還以為對方有誠意。只是我不喜歡什麼都沒了解就見面,要是連朋友也不合適,見面更浪費時間。」

「……還以為有誠意。當我拒絕後,非得讓我和他家人解釋,說是我因為想了解多一些再見面,不然他家人會一直催他為什麼不約我。」

「當時我心裡一堆草泥馬跑過。再說,我都不認識他家人,怎麼去解釋。」

「更過分的是啥你知道嗎?他竟然教訓我,說什麼不喜歡相親,緣分到了就認識;不應該可以去約吃飯,還『誠懇』地建議我不應該再去相親,要努力裝備自己,花時間學不同的東西,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相親上。」

「最後,他還加了句,我下個星期開始很忙。慢走,您嘞,不送。我招誰惹誰啦。對我什麼都不了解,裝一副很懂的樣子,給一些無聊建議。然後我深明大義地說,如果你礙于家人才聯繫,也不需要勉強自己。」

電話那頭的人越說情緒越激動,聲音也漸漸提高了八個度。對這個迷之自信的35+大叔歎為觀止。聽說那個介紹的阿姨還打電話來了解她的想法,又不停解釋那男的為什麼這樣說話。

每一次相親結束我一定會接到她的電話。所有的吐槽加在一起,也是一本生活的書。當然,也有美好的相親經歷,但此次不作分享,下次有機會再分享。

無論如何,我們有權隨時按下停止鍵或播放鍵。

相親,怎麼理解

相親,通常指男女雙方由親友或媒人介紹互相見面交流,以確立戀愛和婚姻關係的一種形式(來源:維基百科)。相親的一個好處是雙方長輩直接見面,也許就可以預先篩選掉得不到家人肯定的人選。

經歷一年多的COVID-19新冠疫情,社交距離的限製,似乎電子相親成了一種新的形式。隨著線下活動的逐步開展,也許看似「停止」的步伐正在悄然開始。畢竟,說著說著,也快到年尾,離過年不遠了。最怕突然來句「某某阿姨/叔叔的孩子不錯」。

我和維基百科的定義會有一些出路。本文主要指親朋戚友的介紹。所以,就我個人的理解,相親是一種拓展人脈的方式,交友的途徑,並不代表見一次面或者認識沒多久就結婚。合得來,就做朋友,不合適,直接斷聯。

畢竟人與人之間的認識不也是從陌生開始。認識了,瞭解了,才能選擇繼續發展還是直接終止關係。在當下的社會,除了媒人,朋友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相親和交友之間的界限並不是楚河漢界,有些模糊。當然,也存在著居心不良的相親對象,隱瞞婚史,或是消遣別人。也存在目的性很強的相親對象,第一次見面就單槍直入,想快速結婚,不行就不要浪費時間。這些情況和我今天的分享無關。

相親,心態如何

「加了微信,聊了旅行經歷,聊了工作,好像不太有聊天的話題。看到微信頭像,以為他很會拍照,問了才知道,那是前女友拍的照片。」

「感覺他也是有誠意,每天早午晚問安。有一次,忘了說什麼事,然後我說我沒覺得什麼。他來了句,『據我的經驗,女生這麼說一定是生氣了』。我心想,有經驗是好事,但不能套用在所有人身上。」

「後來,同意和他見面。結果,就這一次見面之後,再也沒有然後了。」

「約的是十二點半的午飯,他十二點半說要遲到,現在塞車。我先進去餐廳坐著,他還保證五分鐘後到。十二點四十五分還沒到,擔心被餐廳老闆趕出去,自己又太餓低血糖,叫了份飯,告知對方我先吃飯。」

「又擔心吃太快然後到時看著他吃更尷尬,就吃慢一點點。結果,他一點零五分才到,我那些飯也比較涼。吃完之後一起四周散下步,因為肚子不舒服,先行回去了。」

「路上查了下地圖,看他所在區到餐廳需要多久。我估計他沒提早出門,剛好十一點多起床,然後洗漱下整理下就出門了。有誠意的人會因為怕遲到而提早出門吧。」

「事後一兩天,我就發信息告訴他,不好意思,我覺得我們就做朋友吧。」

因著周圍的圈子大多局限于同事、朋友,同性居多。再加上通勤距離長、工作繁忙,下班只想休息,所以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不多,社交圈子幾乎沒什麼變化。所以就抱著平常心接受長輩的安排,合眼緣就繼續,不然就讓時間停止在相親那一天,省得浪費時間。

資料來源:網易數讀

網易數讀爬取了123413人聚集的豆瓣「相親後吐槽小組」上的70026條帖子,然後進行分詞處理。我們可以從中窺視相親的心態。更多提及的是「感覺」「感情」,而後才是「壓力」。

所以,人們更傾向於相信自己的直覺,所謂的「合眼緣」。這就足夠了。帶這樣的心態和感覺,把這次的相親當做是網友第一次見面,如果在見面之前有聊過天,可能會更自在些,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反正就是簡簡單單吃個飯。相處一次,觀察後再決定下一步棋怎麼走。

也許社會上對選擇相親的人有些刻板印象,覺得他們條件不好,才需要別人說媒脫單。我承認,有時候,相親的目的性極強,但我個人覺得,去相親的人未必是條件差的人,更是放寬心態,願意給自己多一個機會選擇的人。一次的相親,並不會完全決定後續的故事發展。

也許長輩知曉一切的相親安排,自己會有些拘束,可能還會有一些尷尬。換個角度看,一來借此機會觀察對方的原生家庭互動,因為原生家庭的模式也會影響那個人的價值觀、行為,二來經由親朋戚友介紹,被騙的可能性很低。如果過程中有感到不舒服的地方,或者對方不尊重自己,可以隨時喊停,離開「危險區」。

相親,沒那麼差

擇偶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行為和心理現象,既會受到外部社會環境的影響,它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人在挑選配偶過程中所持有的價值判斷和態度傾向。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說,人們基於所能提供的社會資源來吸引異性。

其實,相親會導致一些訊息的暴露提早於自由戀愛,預先篩選掉一部分人,節省你的時間。靠譜的親朋戚友有時候能第一時間掌握對方的資源情報(經濟、年齡、學歷、職業等背景),評估你的資源狀況,再決定是否採取“介紹”的行動。

從擇偶理論來說,篩選標準,或是相差不大,門當戶對(「同類婚」),或是互補性的交換資源從而達到互惠(社會交換理論),或是婚配模式中的「男高女低」模式(擇偶坡度理論)。

從另一方面來說,對於戀愛經驗不多,或者社交圈內沒有潛在可能對象的人來說,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更能幫助逐漸清晰自己對理想伴侶的合理期望,再更精准地定位,或者知道自己對怎樣的人更有心動的感覺。

我個人反對誇張式的大肆宣揚,不加選擇地約見相親對象。否則自己很有可能被弄得很疲倦,也漸漸失去對戀愛這件美好事物的熱情和興趣。


最後分享一個相親吐槽,就當是生活的消遣吧。希望今天的你擁有一個好心情。

「我還遇到一個媽寶男。回去後竟然跟他家人說覺得我太老了?我一個還沒跨入三十門檻的人,竟然被一年過三十的男人嫌老?」

「更搞笑的是,原本他娘還挺滿意的。後來我聽說,他娘在那次見面回去之後晚上做夢夢到蛇,據說是不祥的徵兆,然後以此為由,和媽寶男達成共識,這件事不好。」

「哼,我才想說,這一家子才複雜呢。家族走私被發現,四處逃散。爸爸才坐完牢出來,似乎又是舊行當。我不過是抱著見一下也無所謂的態度,就收到不屬於我的『差評』。他還是自己好好照照鏡子吧。」


最後的最後,相親本質上更像是雙向選擇,雙方都有接受或拒絕的權利,不可以說是單一一方的問題。如果在嘗試的過程中覺得不舒服,就不要勉強自己。

不要急,生活,由你選擇。

Cover: Pinterest

遊走在浪漫與理性的雅子
遊走在浪漫與理性的雅子

天生矛盾綜合體,猶豫糾結,又乾脆果斷。我們一起從平淡生活尋找精彩,從平凡人生發現夢。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