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都市精神疾病

常見都市精神疾病

「自從得了精神病,整個人精神多了。」如果你自己或者關心的人得了精神疾病,或許就講不出這種調侃。實際上,精神疾病包括 10 多類近 400 種,其中一種認知障礙症Dementia(失智症)更是香港10大頭號都市病殺手之一(排名第7)。對於不熟悉這些疾病的人,感覺仿佛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但不幸患有精神疾病,或正在照顧有病的親人,則每天都受著不同程度的煎熬。

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

Pinterest

我們已悄然走進一個焦慮時代,焦慮的感覺人皆有之。但當危機已經過去,仍然處於擔心的狀態就是症狀的體現。病人在毫無緣由的情況下出現精神及軀體的焦慮反應,表現極度緊張、煩燥不安、心跳及呼吸加速、出汗、嘔吐腹瀉,更嚴重時會瞳孔擴大、感到瀕臨死亡。

網絡上常看到的「社交恐懼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也屬於焦慮症的一種,患病者對任何社交或公開場合感到強烈恐懼或憂慮。一般人對參加許多陌生人的聚會或登台演講都會感到緊張,這是人之常情,但這并不至於因此就逃避活動。真正的社交恐懼症患者會因為無法承受的恐懼,長時間把自己關在家中不與人接觸。

強迫症OCD-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Pinterest

OCD也是一個常被人用來開玩笑的精神疾病,處女座的朋友應該感受頗多,對整潔、秩序有一定要求的人,往往被取笑為強迫症。大多數人認為OCD無非就是會經常洗手,對事物太執著,是無傷大雅的問題。

真正的強迫症患者不是你們心目中的「完美主義」,很重要的一條診斷標準就是他們是否出現了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是一種思維障礙,患者被某種違背自己意願的行為的內心衝動所困擾,比如暴飲暴食、或者持刀砍人,他努力控制但無法擺脫;強迫行為常與強迫觀念同時存在,不合邏輯但又不能制止,比如會重複多次地檢查門鎖、洗手等等。OCD的後果可以有多嚴重?2016年一項瑞典的醫學調研發現,在受訪的3萬多名強迫症患者中,超過一成因為擔心自己無法對抗內心要傷害別人的念頭而企圖自殺,而其中500多人死於自殺。

躁鬱症(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

Pinterest

躁鬱症患者經歷情緒的兩個極端,極度亢奮和極端抑鬱,這種搖擺的狀態也是它被命名為「雙相情感障礙」的原因。人群中大概1%的人口患上此病症,是現代主要精神疾病中歷史最悠久、發病時間最年輕的疾病之一。

經歷抑鬱期的躁鬱症患者,行為表現和抑鬱症患者十分相像,所以也常被誤判。他們失去活力、失眠厭食、缺乏自信精神難以集中,也會有自殘自殺念頭。一旦過渡到躁狂階段,又會情緒長期高昂,自尊膨脹,多話易怒而且對事物反應過敏。普通人也會有情緒波動大起大落的時候,而躁鬱症病人的極端情緒可以維持數周之久,這樣很難不對他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厭食症(進食障礙症)Anorexia

Pinterest

著名的唱作組合木匠樂隊The Carpenters的女歌手Karen Carpenter就是厭食症的受害者,時年32歲的她因為厭食症引起的並發症心臟衰竭而離世,半個世紀之前,世界對這個精神疾病並不熟悉。進食障礙顧名思義,是與吃有關的精神疾病。患者對體重體型過度關注,引起有意識地嚴格控制進食。

厭食症患者多見於年輕女性人群,她們也許會衝動型進食,然後用極端方式,包括誘導嘔吐或瀉藥來阻止體重增加。與之相對應的暴食症也屬於進食障礙,只是後者并不進行「善後」舉動因而體重會顯著增加。對進食障礙患者,千萬不要輕判為「自控能力弱,意志不堅定」,他們的情況往往是遺傳加上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需要專業醫務人員給予診療。

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Pinterest

思覺失調症也許是都市人感知得最多的精神疾病,一般被用到「黐線」來形容,如果不是罵人的話,就是在描述這種症狀。這種又被稱為精神分裂症的疾病患者,無法分辨現實與幻覺。他們會聽到見到一些別人感受不到的事物,有被迫害妄想,說話缺乏邏輯,甚至會自創詞語。

思覺失調症的年患病率大約在1%,首次症狀發現年齡在青少年時期:在男性患者症狀通常在 20 歲出頭開始,而女性會稍微晚幾年。兒童被診斷出患有此症並不常見,45 歲以上的人則很少見。因為思覺失調的早期症狀和叛逆期的青少年行為相似,包括對家人朋友的疏離、缺乏動力、情緒低落、睡眠困難等,所以很容易被忽視。另外,精神性藥物(軟性毒品)也容易誘發此症。

認知障礙(失智症)Dementia

Pinterest

認知障礙不是單一疾病,而是記憶、語言、解決問題和其他思維能力喪失的總稱,嚴重到生活無法自理。阿兹海默症AD-Alzheimer’s Disease是認知障礙的最常見原因,這種嚴重的認知功能損害常見于老年人群。根據 2017年的精神健康檢討報告,香港患有認知障礙症的患者高達10萬人,接近長者人口10%,而其中超過6成是阿兹海默症。

2020年的電影《The Father》把失智症患者每日所面對的感知帶到觀眾眼前,他們對時間空間失去概念、不能記住自己的家、親人和朋友;他們疑神疑鬼,性格突變得自私小氣或者尖酸刻薄;對常識、簡單計算已經難以掌握;情感敏感波動,一時喜笑顏開一時又淚流滿面。患者不可理喻的行為和情緒變化,都是因為他們處在一個完全失控無邏輯的認知世界里。

認知障礙不是人體衰老的必然,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定期適量的鍛煉、健康飲食和保持社交聯繫,可以減少患病的機會和緩解病情。

成癮症(物質依賴)SUDs-Substance Use Disorders

Pinterest

物質依賴聽起來很陌生,但成癮症就很容易理解。酒精、煙草、藥物和軟性毒品的依賴,不僅僅是單純的行為習慣,而是到了嚴重的疾病狀態。反復而失控地使用上述物質,會導致大腦功能發生變化,這種上癮感覺給患者強烈的快感、平靜的感覺活著增強的知覺,不同的物質成癮症狀不一。腦成像研究顯示與判斷、決策、學習、記憶和行為控制相關的大腦區域發生了變化,導致物質依賴患者產生強烈渴望、性格變化和異常行為。除了物質,人們也會對行為上癮,比如購物成癮、濫賭(賭博成癮)或者網絡成癮(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把電子遊戲成癮正式列入遊戲失調症Gaming disorder)。

當成癮患者開始對物質產生產生耐受性,他們會需要更多的刺激才能感受到效果,這個惡性循環只會讓人越陷越深。成癮症嚴重影響個人的生活與健康,也對家人朋友造成巨大的傷害,是全世界公認的對健康、社會和經濟嚴重挑戰的疾病類型。

抑鬱症Depression

Pinterest

香港人對抑鬱症不會陌生,2003年的愚人節,抑鬱症帶走了著名影視歌壇明星張國榮的生命。一個人對金錢、名譽、地位及生命中的美麗都視而不見,生活蒼白無望,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可怕的事情。不同於偶爾情緒低落的普通人,抑鬱症患者往往在生活一切安好的時候仍然悲傷。在很長的時間里(兩周以上)他們對任何事情都失去興趣,沒有精力與動力,出現失眠或嗜睡,飲食失調,嚴重的情況下有自殘或自殺的企圖。

持續性抑鬱症(PDD-Persistent Depressive Disorder)常始於青春期,所以患者會把症狀當做個人日常的經歷,做出「我一直都是這樣無藥可救」的假設。他們因此不會主動尋求幫助,而在無法挽回的時候做出令人惋惜的舉動。重度抑鬱症(MDD-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則由於患者個體內基因異常,表現出幻覺妄想、工作和生活能力喪失、悲觀厭世並伴有嚴重的自殺企圖。


精神疾病不同于身體疾病,肉眼未必能察覺,也不容易感同身受,社會的偏見和誤解到了今天還是時而有之。但如果不幸患有精神疾病,或者正在照顧患病的親友,你便能明白,疾病帶來的傷害比起身體疾病常常有過之而無不及。

患有精神健康疾病並不是過錯。希望通過以上簡短的科普,讓大家對病人報以理解和關愛;也希望隨著醫學的進步,能發現更好的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

Cover: Pinterest

Dr. X
Dr. X

愛別人,要從愛自己開始;愛自己,要從了解自己開始。保持好奇心,培養求知慾,來一起尋找生活的樂趣。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