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位置

最佳位置

無論你喜歡誰,請你記住留下給我這位置。

最佳位置陳慧琳

這個晚上,他和她在她家中邊喝著紅酒邊聊天。拍拖以來,他也是首次到她家作客。到了晚上十點,彼此都有點酒意,氣氛正好。忽然,門鈴響起,他知道她一個人住,在這個時間點登門,會是誰呢?疑問寫在他的臉上,她說:不忙,不必去開門。他問:你知道外面的是誰?嗯,她回答,就等等好了。

半晌,她逕自去開門。只見她轉身時手中多了一個暖壺。「啊,是你媽拿湯來嗎?怎不開門給伯母啊?」他感覺自己好像做錯了甚麼,心裏也覺得她這樣處理不太妥當,表情由問號變得有些許不滿。她默默望著他幾秒,說道:不是我媽,是我一個朋友……且聽聽我解釋。

朋友?一個朋友大半夜拿湯放家門口?是男的麼?她說:該由哪說起呢?嗯,應由三年前我在Facebook說我想自己搬出去住說起……以下是她口中的故事。

男人是她在朋友婚禮中認識的,30出頭,外表斯文談吐也比同齡的成熟少許。婚禮當天男人就總有意無意逗她聊天,要了她的電話號碼——典型的邂逅情節之一。二人開始時通過訊息時有聯繫。男人是海味生意老字號的未來接班人,也是家中獨子,未婚。在大部份女士心中確是個不可多得的對象。只是那時她正準備跟男友分手,並結束同居關係,這也是她要覓新居所的原因。她感到男人對自己有好感,只是才準備結束一段感情,她未有打算又一頭衝進另一段關係中。

男人發短訊問她是否在找新居,或許自己能幫上忙。她說正忙著看租盤,男人建議由他幫手安排更可為她支付上期按金。男人的熱心反而令她起了戒心,畢竟大家只是朋友關係。男人請她別誤會,自己純想作為朋友幫忙,沒其他意思。錢,以後方便再還給自己好了。結果為她租下現在這單位。到交租日時,她問男人查詢業主戶口號碼時,男人說暫時由自己負責交租,著她好好安頓。新居入伙時,她也有邀請他參加入伙派對,只是男人婉拒了。然而,更奇怪的事還在後面。

就在住下來的第一個星期後,晚上也是十點,她收到男人的訊息,說自己拿了點東西放了在她家門口。她也像今晚一樣開門看,只見門外放著一個保暖湯壺,壺柄還掛著一張便條:知她一個人住,怕她沒人照顧,這湯是男人今天一大早開始準備的。第一次下廚,希望她多多包容。她當時確是有點感動。她留言,多謝您,下次您可以進來坐坐啊。男人回了個笑面圖案,說不想打擾她休息。

於是她和男人就展開了奇怪的交流方式:每晚男人都會在晚上十點左右把暖壺放在她門外,有時是湯,有時是糖水,有時是熱食。總之都是男人親手炮製,還總附上一張手寫的字條。開始時她也有點受寵若驚,也不只一次叫男人不要為自己費心,還邀請男人登門作客。只是男人硬推說是朋友的關心,也婉拒與她見面。每朝她出門前把空的暖壺放在門外。晚上男人就會以新換舊。三年下來,漸漸變成一種生活習慣。男人對她好,卻從來不肯與她見面。於是她也順從其意,習慣了在門鈴響後半刻才去開門領取男人的心意。她一直承著男人這份情,反正男人從來沒有對她要求過甚麼。而男人似乎一直避見她,最多只是透過便條或電話訊息聯繫。男人和她的故事就大概如此這般。

作為她的現任男友,聽罷除了更多問號外,自然亦感到不是味兒:自己女朋友享用著別的男人好意,而且更早於自己認識她的幾年前。立即再覓新居,把這幾年的租金都為她還予男人等等,幾個念頭在他腦中飛快閃過。他實在攪不清那個男人的意圖。


Pinterest

今晚的另一場景,男人手持用過的湯壺,登上自己的跑車,邊扣上安全帶邊微笑著開車離去。

是甚麼讓自己對她這麼好(其實甚至對她的樣貌印象開始有點模糊),風雨無間的為她下廚(真是男人親手打理),噓寒問暖?

原因很簡單:高興,開心。

所以您認為是她在消費男人的關懷愛護?觀點與角度而矣。

男人的家境自然是富裕,平日在家,起居飲食都有家人和傭人照顧。用十指不沾陽春水去形容男人似乎有點過份,但卻是他的寫照。

最初男人對她,確是有相當好感,知她一個人覓新居,男人確是基於對她的好感而幫忙的。最初新手下廚也是基於這份好感,記得當時也吃了好些苦頭。

只是慢慢,這份心機,這些所謂苦頭,卻變成一種樂趣。每天著手為她準備,每月為她繳付房租,有好感卻不見面不作進一步發展,種種外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甚至跡近自虐的行逕,慢慢變成了男人的生存目標。男人享受這過程,甚至不在乎她喜歡與否,接受與否。對她好已成為男人的精神信仰。男人自感這種無條件的付出令自己人格昇華了。

至於她是否另有戀愛對象?男人都不在乎了,甚至這樣更能顯得自己偉大,更滿足到自己的心理渴求。

男人這三年來身邊亦有其他女人出現過。女人們都對男人很好,但總不能進入到男人心中的那一片禁區,那是男人留給她的特別位置。

所以您覺得男人很傻很慘?才不是!對男人來說,她如果斷絕接受自己的好意,才是天下間最痛苦的事情。

男人在回家的路上,心中暗暗立誓,要用一輩子對她好。

Cover: Pinterest

莫斯科的陌生人
莫斯科的陌生人

在人生道路並無孤獨的解藥,若你學會停下腳步,開始欣賞眼前美景,學會自嘲對抗挫折,在痛苦的侵蝕中找回自已,獲得真理——為瞭解這個世界而不得不偶爾從中抽離。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