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一想,生活還是需要一點儀式感

轉念一想,生活還是需要一點儀式感

儀式感,倒也不是說矯揉造作,或者說是非常刻意去製造些什麼。儀式感可以理解為生活的一包調味料。生活本身就是無數個日子的排列組合,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大多數的日子是重複又重複。這是生活最本真的面貌。

但是,波瀾不驚的湖面偶爾也需要風雨,蕩漾的漣漪增添了別樣的風采。這就是儀式感的作用。它源自對生活的熱愛,對幸福的嚮往,對自己的認真,對生活的尊重。

兒時,走過不少艱苦歲月,總覺得,儀式都是浮雲,總歸是浮華一現,泡沫般消失。想想,還是每天就這麼平淡如水地生活最實在。十多年來,似乎都是這樣的節奏。習慣,亦融進血液。我從來都不覺得這樣的日子偶爾會無聊,甚至無趣。

都忘了從什麼時候起,也許是上了大學被周圍的人影響,突然開始覺得,誒,生活好像也需要一些“形式化”來點綴。比如,3月7日,女生節,生活委員號召男同胞送給每個女生一朵玫瑰花(見下圖);2012年我生日,生活委員和幾個同學秘密策劃,跟著在當天課間引導大家突然向我唱生日歌,還買了個切件蛋糕,驚喜背後更多是感動;2013年兒童節,班級每個人從百寶袋裡抽出一樣東西,我抽到了叮噹貓的竹蜻蜓,童真童趣;2015年畢業離開北京,譚大叔(同學暱稱)特意和我用Uber叫車,去北京西站(火車站),還合了個影;大學畢業禮,既是對過去大學生活的告別,又是向社會說嗨。

於是,一種名叫“儀式感”的意識在腦袋裡生根發芽。有時候,在節日到來前或許會有所期待。雖然不知道自己期待什麼,但那種等待的感覺很美好。

大概十幾年前開始,家裡人生日,如果大家都聚在一起,總會想著買蛋糕、唱讚美詩、禱告、吹蠟燭、許願。或者如果時間差不多,提前慶生也無妨。初中那會,全家過年自駕遊,車上路上遊玩上,有歡樂有爭吵,回味起來,快樂居多。前幾年,大年三十除夕夜,打邊爐(閩南語:吃火鍋)也是不亦樂乎。儀式感增加了家人間的互動,加強了家人間的紐帶。

我覺得,儀式感不只是節日慶祝的各種方式,還滲透在生活中的點滴。下班後一個人靜靜看一本書,做筆記,寫感想。或者拿起歌譜,彈彈琴(前段時間在淘寶買了“手卷鋼琴”,雖然沒鄉下家裡的鋼琴舒服,好在也能湊合),剛好湊合練習《天空之城》。有時,關著房門,跟著手機的音樂,用五音不全的語調唱著喜歡的歌謠。週末特地跑去某個地方打卡,也許有時只是為了看一眼風景。找一天從香港跑到深圳去看場電影,喝一杯飲品。靈感一來,拿出小本刷刷刷寫下,說不定什麼時候創作細胞就不斷再造。想搶個演唱會的票,還沒搶到,想體驗現場版的刺激熱鬧。週末在家研究菜品,做N個次品,總有一個是優質品。要不,約三兩朋友小聚,聊聊最近的我們。既有獨酌的沉醉,亦有共飲的酣暢。

小王子》,狐狸對小王子說,“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這(儀式)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它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我想,有了一定的儀式後,在時間到來前,我的心情確實和狐狸說的一模一樣。

願:雖歲月如水,但值得期待。

Cover: Pinterest

遊走在浪漫與理性的雅子
遊走在浪漫與理性的雅子

天生矛盾綜合體,猶豫糾結,又乾脆果斷。我們一起從平淡生活尋找精彩,從平凡人生發現夢。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