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老了,就在一處隱泉水榭

當我老了,就在一處隱泉水榭

我做了個夢,當我老了,
就在一處隱泉水榭

我們仨》——楊絳

楊絳先生用樸實的語言記錄了他們三個人經歷的風風雨雨。

所幸,那會,大家都還在。

只是,夢境如此逼真,恍若夢中,但又清楚地知道,夢終歸還是夢。

失散了

開篇的那個夢,讓人很揪心。一開始,一家人有說有笑,場面非常溫馨。突然讓人非常憧憬那種相濡以沫的親情。而後,一個孤獨的老人在茫茫之中,不見女兒和丈夫,人在夢中,夢在心中,幾經輾轉,飽含熱淚的期盼依然無法喚回他們。連名帶姓的呼喊,唯剩一片空谷回響。

有人說,靠著那些美好的回憶,也足以支撐度過漫長的歲月。但有時那種失去的孤寂,卻也難以排解。也許面對離別,知道遲早有這麼一天。可真即將要來的時候,更想緊緊地抓住那只手,不忍告別。

看著書中夢境和現實的交錯,似乎凌亂,實則讓人感受到那種欲語還休的糾結,想說點什麼,可好像用語言又無法表達。明知三個人最後還是走散了,但那種時空交錯的渾渾噩噩,即使有些「折磨」,也讓人不願醒來。就再互相陪著多一會。看著曾經三個人一起的家,有家人方稱之為家,若不然,只是旅途上的客棧,因為少了至親的味道。

那種揪心的痛,讓我無法預見將來面對父母的老去,自己會是什麼樣的狀態。

尋找家的歸途

這注定是一場不易之行。現實越是悲苦,越想要追尋。回憶越是溫馨,越陷入迷惘。

這63年,生活在那些年代,經歷分離相聚,看盡時代冷暖。正是這些樸素的文字,它們寫出了世人艷羨的相濡以沫,相聚相愛相守,更讓人感到面對動蕩之後的那份寧靜,方能讓人品味無窮。

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一起在牛津留學的日常。

先生在生活上的笨拙,比如筷子不太會拿,初到牛津就親吻大地磕掉門牙,分不清左右腳,刻畫得活靈活現。夫人放棄繼續進修,在家操持家務。

Pinterest

夫婦倆經常結伴去「探險」(散步),挑不認識的地方走,看到各種各樣的建築、人群、文化。

兩人還一起參加師友之間的聚會,一起品味生活,與人交流,不亦樂乎。

平淡的日子里,大家養成了生活的默契。先生日復一日的必備早飯,清晨的牛奶紅茶,成了靚麗的風光。

兩個做飯小白,在一次次的共同試驗下,從原始人進入文明階段。生活不乏趣味。

一起對詩、看書,也別有一番文藝風。生活本身也是一種創造,唯有願意互相陪伴,把對方放在心上,才能譜寫最美的旋律。

有過東躲西藏,有過吃了上頓沒下頓,有過膝下嬉戲,有過互相打趣。有喜有悲,大概這就是人生吧。我想,最難得的是,經歷了各種苦難,我們仨依然在一起。

遇見眼下的自己

當我坐在窗邊,看到落日余暉灑在高高低低的樓層上,迷濕了我的眼睛。把手伸出去,徬彿就能夠到光。

我不知道我的餘生還有多長,我也不知道我還會經歷什麼。

或許,年齡,理應是故事的印記,而不是束縛自己的傷感。

我隱約記得我做了個夢。我夢見我坐在躺椅上,攤開雙手,腳觸在沙灘上,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念著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是啊,當時我的內心很溫暖,很滿足。我努力在回想,那時的我在想什麼。大概就是,這一生,就這樣過去了。然後慢慢閉上了雙眼,嘴角含著笑。這應該就是我的隱泉水榭。

前幾天和朋友談論著生死的話題,說到,要不,努力存錢吧,將來住在高端養老院一起養老。有單間,獨立的私人空間;有服務,看護的悉心照顧;有朋友,日常的互懟陪伴。不亦樂乎。

過去的終將會過去,未來可期,才能放蕩不羈,瀟灑人生。

而當下的當下,唯有珍惜二字。既是苟且,亦或是奔赴。

願我的隱泉水榭,四季花開常在,庭前月光常存。

Cover: Pinterest

遊走在浪漫與理性的雅子
遊走在浪漫與理性的雅子

天生矛盾綜合體,猶豫糾結,又乾脆果斷。我們一起從平淡生活尋找精彩,從平凡人生發現夢。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