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特有的、讓你熱淚盈眶的溫度的詩

帶著特有的、讓你熱淚盈眶的溫度的詩

熊培雲在他的詩集《我是即將到來的日子》的後記裡寫到,「句法是詞的詭計,用來約束精神,而詩的韻律只遵循生命的律動。這也是我近年來一直推崇跨文體寫作的原因,我希望借著它完成並豐富我的思考。」

這讓我想起了耶麥Francis Jammes,想起了耶麥的《春花的葬禮》

《春花的葬禮》

耶麥的這本詩集共收錄了耶麥156首詩,其中《晨昏三鐘經》117首,《春花的葬禮》39首。

耶麥的詩是詩,是散文,是詩意的畫,也是很有畫面感的詩。讀他的詩,你可以放張白紙在邊上,邊讀邊根據他詩句中的意象畫出畫來。

為活得單純而祈禱:耶麥詩100首

他的《午後》:

一個禮拜天的午後,赤日炎炎,

葡萄長成一串串,我很願

去個老婦人家,在她溫曖風爽的

鄉間大屋裡晩餐,晾衣繩上

掛著、曬著洗淨的衣衫。

接著是庭院裡的描寫。雞娃成群嬉戲,有位少女前來,三人共餐,喝咖啡,然後三人起身,一起離開,走進菜園,然後是老婦藉口,或有事離開,只剩下少女和耶麥兩個人,故事進入高潮,少男少女良久擁吻。

這是一次多麼美好的回憶,這裡有人物,有景致,有事件。

詩人娓娓道來,引領著你,回到遙遠的過去。

冬天,積滿白雪的村道,掛滿冰棱的屋角,和從春到冬,從未熄滅的炊煙。

他們,她們,它們,那些退進歲月的背影,和咯咯的歡笑。

還有家鄉的老屋,屋前屋後的樹、花、草,村頭村尾追打嬉鬧的孩子,還有此起彼伏喚兒聲,和汪汪的狗吠聲。

就這樣,跟著耶麥,著了魔般,雙眼噙淚。

耶麥的:

這悲傷的曰子,一切重回腦際。

因為依舊是壞天氣,我臥室裡

落下了塵灰般的陰翳。

你、昆蟲、燈火,你們太遙遠。

我想起了那個叫十一月的節氣。

我的:

因為依舊是壞天氣,我臥室裡

落下了塵灰般的陰翳。

你、月亮、自行車,你們太遙遠。

我想起了那個叫五月的節氣。

耶麥不師從哪位大師,他師從大自然。他的內心是他詩歌的中心。

天性讓他看到什麼,體悟到什麼,他就寫什麼。他和他詩中的一切都是可見的。

來吧,你在奧爾泰茲。幸福在此。

摘下帽子吧,還放在那邊的靠椅。

你渴嗎?有湛藍的井水和酒。

我母親口喊「薩曼……」走下樓梯,

母獵犬也在你手邊蹭來嗅去。

耶麥與他的狗

這是耶麥寫給已去天堂的友人薩曼的一封信,也是一首長長的悼亡詩。詩人對友人,以及擁有友人的舊時光的懷念躍然紙上。

懷念你。日落時,似重見,

你在我鄉間老宅時的景象,

懷念你。懷念故鄉的山岡。

懷念你和我漫步在凡爾賽,

一步步,推敲傷感的詩行。

懷念你的朋友們和你的母親。

懷念藍湖畔咩咩叫的群羊

在鈴鐺的響聲中靜候死亡。

懷念你。懷念虛空純淨的穹蒼。

懷念已逝的流水和火的光芒。

懷念葡萄藤上晶瑩的露珠。

懷念你。懷念我。懷念上蒼。

讀耶麥的詩,就好像看見耶麥正坐在窗前,他手邊有張紙,他邊畫邊講解,你看啊,

客廳旁,右邊,一泓清泉。

黑蕨菜、常春藤和苔蘚

對著清泉愜意妝扮。

那是他的故鄉,是他割不斷的記憶。

這就是耶麥,深情、純粹如孩子,畫詩的耶麥。

看耶麥,我總會想起我那亂塗鴉的七歲兒子。

(手機裡一時沒有找到那張畫,權且用這一張代替。兒子的畫雖然沒有章法,但珍貴的是他有一個屬於他的世界,他在這個世界裡自言自語。)

我的兒子沒有學過畫,可是他喜歡在白紙上塗塗畫畫,喜歡邊畫邊自言自語。

他把他的夢想畫進了畫中。

他畫他的城堡,畫他的未來,畫將來他為我們建的房子,在有石級的山坡下,白色的牆面,灰色的瓦片,錯落有致的屋簷,寬闊的可以開二十餘人party的庭院。

房子邊上一條小溪,小溪旁大片大片的草坪,草坪上的白色桌子、椅子,桌子上的杯子、盤子,和盤子裡堆滿的水果,我和他爸相對而坐。我們聊天,他則在離我們幾步遠的草坪上做操。「天空很藍,有一隻巨大的鳥兒飛過。」他在畫正中,用筆歪歪扭扭地寫下了這樣一行字。

生活就這樣在我寶貝面前緩緩展開。感謝耶麥,開啟了我的詩意之門,讓我和兒子的詩意相逢。

純情的耶麥,不知道是情愛之路的艱難造就了他的純情,還是他的純情導致了他情愛之路的多艱。

十五歲時,耶麥認識初戀女友,相戀三年,媽媽反對,分手。

三十四歲時,他又認識一個女子,相戀兩年,又因女子的父母反對,分手。

兩年後五月,即三十六歲時,再次認識一個女子,並與之訂婚。不幸的是,當年十二月,這女子終因想到一輩子看不懂他的詩而離開了他。

也許正是情感之路的多艱,讓耶麥的詩帶上了特有的,讓你熱淚盈眶的溫度。

Cover: Francis Jammes à Hossegor par Eric Gildard

欒樹
欒樹

臥倒,是最好的等待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