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不會淡的疤
沒有不會好的傷
沒有不會停下來的絕望
你在憂鬱什麼啊《你在煩惱什麼》- 蘇打綠
看了李尚龍寫的《刺》,五味雜陳。即使合上書,依然覺得每走一步,腳都像灌了鉛一樣,很沉重。書的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用薔薇、月季、仙人掌的刺貫穿每一個部分,分別喻指校園暴力、職場暴力、網路暴力。這次主要分享校園暴力的部分。
隨著故事的深入,似乎埋藏在記憶深處,或者說被遺忘在深處的記憶掙扎著逃出來。
這是個故事,又不像個故事
韓曉婷自幼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因車禍失去右臂,變得口吃。從小,她就在學習簡陋的環境中,鞭策自己好好學習,憑自己的努力考上縣城最好的高中。然而,滿心歡喜的她不知道這才是噩夢的開始。瘦小的她帶著鏡片很厚的眼鏡,沒想到,就因為開學第一天沒有將自己的座位(最後一排)讓給劉濤,以致劉濤坐在最前面,而拉開了校園暴力的帷幕。
張蓓、張蕾家庭環境好,幼時缺少父母陪伴,學會用哭鬧或者摔東西獲得想要的東西,在學校整天惹事。劉濤與蓓蕾姐妹是初中同學。開學第一天,為了幫劉濤拿到最後一排的座位,恐嚇韓曉婷、,拉扯韓曉婷的書包。她們在往後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施暴者。
肖帥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成績好,會打球,十分討女孩歡心。第一次期中考試,韓曉婷名列第一名,引起第二名肖帥的注意。而劉濤喜歡肖帥。那天放學後,醞釀已久的校園暴力開始愈演愈烈。蓓蕾姐妹扯著韓曉婷的脖子,拉到一個廢舊操場。張蕾指責韓曉婷和肖帥眉來眼去,打了韓曉婷好幾巴掌。韓曉婷也有自己的傲氣,回嘴了幾句。這不,打得更凶了。張蓓抓起韓曉婷的頭髮,張蕾打了幾拳。劉濤全程都沒有動手,莫名有一種由恐懼演變而來的興奮,尤其看到韓曉婷無力地嘶喊時。劉濤臨走時還放話“離肖帥遠一點,你要是敢和老師說,我們下次弄死你”。
蓓蕾姐妹調查了韓曉婷的家庭背景,知道對方無權無勢,更變本加厲。在她們眼裡,我的世界就只有我,不合心意的就教訓到合心意為止。從剛開始的拳打腳踢,到譏笑、嘲笑韓曉婷,到傳韓曉婷被“黑社會老大”包養的流言(其實是伯父),到把韓曉婷拖進廁所拳打腳踢,到叫黑社會大哥(黃毛)強暴韓曉婷,到叫社會大姐大拍韓曉婷的不雅照,到拉韓曉婷到酒吧援交,到在網路上曝光韓曉婷的不雅視頻。網路的威力和輿論的壓力,迫使教育局和警方採取行動。當初用來威脅韓曉婷的視頻,如今竟然成為了韓曉婷指控打人者的證據。蓓蕾姐妹、黃毛、社會大姐大的罪名成立,受到相應的懲罰,劉濤因為沒有動手而逃過一劫。
張峰,曾經在講座上鼓勵韓曉婷為夢想努力,也點醒所謂“譏笑者”“起哄者”意識到自己的惡,正如垃圾堆滿放在殘障車位、盲人道上堆放自行車。之後,不少同學開始有意識杜絕這種行為,老師有意識嚴肅制止,但激怒了蓓蕾姐妹。張峰多次將韓曉婷從自殺的邊緣拉回來,也運用網路的力量,讓韓曉婷在不雅照事件中獲得學校、員警的嚴肅對待。
施暴的一年內,韓曉婷曾向老師求助,但老師因為想保住流動紅旗(班級榮譽)、想保住蓓蕾父母的贊助金而息事寧人。韓曉婷曾向警員求助,但因為黃毛強暴未果、施暴者口供一致(“我們不知道”)而無法立案。最後,似乎給了韓曉婷一個公道,然而留給她的是一輩子的傷害,沒看到母親最後一面,再也不會笑不會哭。作者說“十年後,那些恥笑已經被人遺忘,但卻刻在韓曉婷的心裡,無法抹去。這也是她從來不喜歡笑的原因。”韓曉婷高二轉學到北京,考上大學,開創公司。
還要刺得更痛些
在校園暴力的腳本中,主角可能會有施暴者、受暴者、旁觀者、協助者、附和者、保護者,動作可能包括肢體和言語。這本書的代入感很強,讓我把自己逐漸融入到作者創造的情境中。韓曉婷的無奈、無助、憤怒、害怕,蓓蕾姐妹的幸災樂禍,劉濤的助紂為虐,肖帥的自以為是,其他同學的“好玩”“樂趣”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牢籠,牢牢圈住受暴者,久久不能動彈。
我想,一開始,韓曉婷喜歡校園裡美麗的薔薇花,向它訴說埋藏心底的秘密,許久之後才發現,原來薔薇花的刺大抵是鋒利的吧,還能刺得更痛些。正如本應絢爛奪目的青春年華,卻因為這一年的校園暴力成了揮之不去的噩夢。
無知不能成為施暴者的藉口。最後蓓蕾姐妹被警員從教室帶走時,作者是這樣描述的“還在桌上睡覺,被老師叫起來的刹那,臉上還充滿著孩童般的好奇”。以及,兩人在警察局拿出不雅照視頻的剩餘部分,“審訊她們的警員震驚了,看著眼前兩個看起來如此年輕天真的孩子,驚訝得合不攏嘴”。大概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吧。蓓蕾姐妹作威作福慣了,以為這就是青春裡唯我獨尊該有的模樣,因為“好玩”玩弄別人,因為“被藐視”折磨別人。父母在第一次打人事件中包庇姐妹倆,用贊助費讓老師鬆口,讓姐妹倆脫軌越來越遠。
每次韓曉婷在班上提問,或者一些小事,同學會跟著起哄、大笑、嘲諷。當韓曉婷被蓓蕾姐妹拖進廁所時,“周圍的笑聲、叫聲越來越大,男生們焦急地在女廁所門口觀望著,生怕錯過一場好戲。有些膽大的男生甚至沖進了女廁所圍觀,引起更多女生尖叫、大笑,這些聲音,像是在加油和打氣”。這些快活和滿意的笑聲、尖叫聲,為的是讓乏味生活增添調味品。韓曉婷從一開始的不明所以,到之後的麻木無視。所幸,那些骯髒的笑聲沒有打擊她好學的鬥志。但是,也是那些骯髒的笑聲刺痛她的自尊,無以言表的傷害。這些附和者雖然沒有動手,但和施暴者半斤八兩。附和者的助興往往點燃施暴者的囂張氣焰,無形支持施暴者的行為,讓暴力來得更猛烈些。
一開始蓓蕾姐妹以“韓曉婷企圖接近劉濤喜歡的肖帥”為藉口,開始施暴。劉濤開始體驗前所未有的快感,尤其當弱勢者無聲呐喊時。從頭到尾,劉濤扮演旁觀者的角色,跟著傳播流言蜚語,破壞肖帥對韓曉婷的印象,旁觀大姐大拍韓曉婷的不雅視頻。視頻中拍到劉濤笑了。這個笑,成了大家的惦念。在韓曉婷的心中,所有的人最後都受到懲罰,而劉濤因為一直沒動過手而逃過一劫是不公平的。
用李尚龍的原話來說,“這個小說的主人公不是人,而是暴力”。還要更刺痛些,引起更多人對“校園暴力”的瞭解和關注。
從別人的故事看到自己
現在想來,自己也算是經歷過幾次微小的校園暴力,這時才明白,原來當時自己是受暴者。
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一次美術課完成了作品,印象中是一頂卡紙做的帽子。在這個鬧哄哄的年紀,有個整日混混樣的男生在課後搶了我的帽子,跑來跑去,我因為想拿回作品而追來追去。哪知,那個男生最後跑進男廁所不出來。我看著周圍好幾個同學看戲的神情,唯恐天下不亂,我當時隱藏在心裡的憤怒、羞愧都體現在緊握的拳頭上。後來,看著男廁所除了施暴者外沒有其他人,心一橫,衝入男廁所搶回我的帽子。上初中那會,偶爾會想起這件事,一直覺得這是件不光彩的事情,畢竟作為女生闖進男廁所。後來也遺忘了這件事。只是這本書開啟了曾經的記憶。不知這樣以“小孩間的打打鬧鬧”為藉口的“惡作劇”在校園裡上演了多少次,傷害了多少人。
不管是小學還是初中,“無所事事”的同學總喜歡創作一些流言蜚語來開發左腦的想像力。小學的時候,“無聊人士”看到哪個男生和哪個女生經常聊天,就周圍傳“誰喜歡誰”“誰和誰在一起”。但我討厭這樣的流言。請教學業上的問題怎麼啦,同學間平常的聊天怎麼啦。初一的時候,因為水痘而額頭上有很多紅痘,本來就很煩。一個靠著關係爬進學校的同班“無聊人士”為了找點樂子,威脅我說“我要和全年級的人說你最漂亮,讓大家都來看看”。我不知道他有沒有說。所幸後來也沒引發什麼轟動。但現在回想起,我都記得自己那會的害怕、反感、自卑。大概和韓曉婷一開始的感受一樣吧,我是來讀書的,為什麼會有這種莫名其妙的事發生。而後大概因為“無聊人士”找到其他“更有趣的事”,所以我就過我精彩的初中生活。有病的人真該多吃藥。
上了大學,看到新聞爆出XX中學的X女生將Y女生拖入廁所暴打,還威迫其裸體逛一圈網吧。不禁膽寒,想著,這個社會怎麼啦。其實還有更多更出乎意料的手段,層出不窮,不得不感歎人類的創造力。在谷歌搜索欄輸入“校園暴力”,各種新聞、視頻血淋淋地列在電腦上。剛剛說的創造力,正確的說,是破壞力。
《刺》,刺得不平靜。但願完善法規體系的建立、父母和老師的教育,讓受暴者能有武器反抗暴力,能意識到自己正在被施暴,也讓施暴者意識到自己的暴力行為,那不是無知,更不是有趣。
希望寧靜的校園少一些年少無知的傷害。願我們能在花中成長,而不是在刺中長大。
學校裡的薔薇花,才會綻放得愈加燦爛美麗。
Cover: Pinterest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