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鸚鵡病毒除了大家所熟知的雙病毒(PBFD & APV)以外,還有一個病毒是飼養鸚鵡一定要了解的===>ABV-Avian Bornavirus。ABV會攻擊神經系統,目前最主要會引起的疾病叫PDD (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前胃擴張症。
這是一項傳染性病毒,有研究證明,在北美和歐洲,15% – 40%的健康鸚鵡都攜帶此病毒。
ABV的臨床症狀
臨床症狀可包含:共濟失調、癲癇、站立(棲息)困難、失明、體重減輕、前胃擴張、消化不良甚至死亡,咬毛行為目前懷疑有相關聯但未有足夠的證據證明。
ABV感染主要會出現的是神經系統的慢性發炎問題,包含腦、脊髓、所有周邊神經都有可能被影響。
腦神經感染最常見的是視神經和迷走神經,視神經的發炎可能會造成視網膜炎及失明。而迷走神經的發炎會導致消化道蠕動的障礙,進而出現食物堆積在前胃造成前胃擴張的症狀。
如果病毒攻擊到的是脊髓,可能出現的臨床症狀就是共濟失調甚至癱瘓。
因此,ABV病毒感染其實是【一系列神經系統和胃腸道的影響】,並不單純只是前胃擴張喔。
為什麼會感染ABV病毒?
目前對於ABV病毒的傳播途徑【還沒有明確的定論】,但可以證實的是此病毒屬於傳染性病毒。
ABV病毒會存在在鸚鵡的糞便中,因此「糞口傳播」是被認為最有可能的感染途徑。在空氣中並不穩定,離開宿主後存活率低,空氣傳播困難。
儘管ABV具有相當高的盛行率,但也有過長年與陽性帶原的鸚鵡一起生活的鸚鵡許多年都維持沒有被感染的狀態,所以鳥的種類、年紀、免疫狀態都會影響到個體被傳染的機率。
無論機會的高低,既然是傳染性的疾病,最重要的就是做好隔離。
還有一個可以肯定的是,ABV病毒可以被【肥皂】和【漂白劑】輕鬆破壞,【紫外線】就可以滅活它,所以如果是被其他懷疑患有ABV的鸚鵡使用過的東西,適當的清潔整理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啦。
如何診斷鸚鵡是否被感染?
當然,不能單純通過臨床症狀就下結論。建議通過PCR檢測,目前糞便和尿液PCR是比較推薦的檢驗方式,但千萬不要以為檢測到陰性就萬事大吉了,考慮到病毒潛伏期和偽陰性的可能性,在具有臨床症狀且高度懷疑有被感染的病例,如果檢測到陰性的情況,應該在4-6週內再複驗一次來做確認。
關於預防和治療
很不幸的是,目前【還沒有疫苗】可以用於ABV病毒,臨床上的用藥主要針對症狀做治療,大部分會使用NSAID的藥物做長期的發炎控制,近年也有使用免疫抑制劑或是抗病毒的病例報告。
現階段攜帶病毒的多,發病鸚鵡卻少,很多問題都沒有明確答案,就連傳播途徑都沒有明確定論,解決這個病毒的路還有很長。
但因為我們提到,鸚鵡完全成熟且免疫力強的話,感染的機率小,因此增強鸚鵡的免疫力是最適當的方式了。為鸚鵡提供良好的衛生條件,健康的飲食結構,和合理的運動區域,提高牠們的生活質量吧。
健康的鸚鵡也可能已經感染病毒,可是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所以,如果家裡要養新的鸚鵡,即便看起來是正常的,也建議先隔離飼養,檢驗病毒,然後再養在一起。
如果,大家對鸚鵡ABV病毒有什麼疑問或想法的話,歡迎PM或留言。
文獻:
- Hoppes, S. M., & Shivaprasad, H. L. (2020). Update on avian bornavirus and 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 diagnostics, pathology, prevalence, and control. Veterinary Clinics: Exotic Animal Practice, 23(2), 337-351.
- Hoppes, S. M., Tizard, I., & Shivaprasad, H. L. (2013). Avian bornavirus and 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 diagnostics, pathology, prevalence, and control. Veterinary Clinics: Exotic Animal Practice, 16(2), 339-355.
- Tizard, I., Shivaprasad, H. L., Guo, J., Hameed, S., Ball, J., & Payne, S. (2016). The pathogenesis of proventricular dilatation disease. Animal health research reviews, 17(2), 110-126.
Cover: Vetster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