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過別人的生活

我一直在過別人的生活

2014年7月,奈保爾(又名:V·S·奈波爾)在上海和杭州各舉辦了一場讀者見面會。這是奈保爾第一次來中國。兩場見面會都有讀者提問,會不會寫寫中國?

在上海,奈保爾回答,中國太大了,一天兩天根本無法瞭解。而在杭州,奈保爾則直接回答,我已經是八十二歲老人了,我只是來走走看看。

我想,提這種問題的讀者一定沒有讀過《魔種》

V.S.奈波爾(Sir 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路透社

2002年,奈保爾在寫《魔種》時已經七十歲。他宣佈這是他的封筆之作。我能想像得到奈保爾在寫作這本書時的心情——再自由的靈魂也會輸給日漸老去的身體。

而且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奈保爾在多處提到中國和蘇聯。

主人公威利回印度,參加遊擊隊,在叢林裡生活的八個月,以及後來,威利作為政治犯被關在監獄的這兩個章節,奈保爾都著重講到了中國,講到了二十世紀幾個重要人物的著作對這些人的影響。

但我並不認為這是一本悲觀的書,奈保爾只是將生活本來的樣子呈現給了我們。至於我們怎麼選擇,那是我們的事。

朋友說,她很佩服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裡的主人公,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竟然有勇氣拋妻棄子,隻身一人去一座小島,跟土著生活在一起,後來還娶了個土著妻子。

我理解朋友的想法。在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曾有過要逃離的念頭,逃離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讓自己透口氣。但大多數人都只是想想,想過後,還是按部就班地生活,學習,工作。只有極少極少地那麼幾個人真地這樣做了,那麼他就成了小說主人公。現實是,你逃離了現在的生活,上了這個小島,過了一段日子,你又會嚮往另一座小島。與其這樣不停地逃離、重建、再逃離,還不如腳踏實地的過好當下的生活。

奈保爾的這本封筆之作寫的就是這樣一個迴圈,但奈保爾沒有告訴我們,我們是站在原地,直到上帝召喚;還是依然奮不顧身地逃離,重建,再逃離,直到逃不動為止?

奈保爾通過塑造威利和羅傑來回望自己走過的路,迷惘、盲目,到後來的無奈,以及最終選擇沉默。

奈保爾及其第一人妻子

這其中也包括他的愛情。

主人公威利在倫敦留學時,認識了富有的妻子,相愛、結婚,跟著妻子在非洲過了十八年衣食無憂的生活,卻突然有一天全盤否定,稱這是別人的生活,跟妻子分手,逃離,回印度,進入叢林,參加遊擊隊。誰知,這是一個更可怕的組織,不准說話,不准交談,於是,再逃離。

威利常在迷失時,一一回想自己出生以來睡過的每張床,每張床上一起躺過的人,以及發生在每張床上的快樂的、悲傷的故事。威利發現,沒有一張床是他自己的。

其實,這是奈保爾對自己人生的不在場感的陳述,他的悲觀,他的絕望,以及他的無奈。

在這裡,我們把威利換成奈保爾,同樣合適。奈保爾的第一任妻子也是富家女,而且很有教養。奈保爾通過威利的這段經歷,給自己背叛第一任妻子找了個合適的理由。

後來,威利進了監獄,律師羅傑作為擔保人帶他去了倫敦。

在倫敦,威利目睹了羅傑的雙重生活:一邊跟妻子在城裡過夫妻生活;一邊在鄉下跟一個女工同居。

此時,羅傑的生活狀態就是奈保爾維繫了三十年的生活狀態。而羅傑在生活中的原型就是奈保爾。

奈保爾通過描寫羅傑對女人的喜好,表達了自己對女人的審美,也表達了自己為什麼會在穩定的生活之外,愛上別的女人。

羅傑喜歡幹粗活的女子,他對這類女子有著莫名其妙的憐惜。就因為這種感情,他愛上了那個居住在貧民窟的女人,但這個女人在床上卻非常陰沉冷漠。在一次性愛中,她主動讓羅傑用皮帶抽她。

羅傑的情感在床上受到了傷害。

後來,羅傑在城郊給她買了房子,他發現,她在床上更加冷漠,而自己也對她漸漸失去了興趣。

據奈保爾傳《世事如斯》記載,奈保爾在第一次婚姻期間,有一個長達三十年的婚外情人,他和這個婚外情人也喜歡性虐。但奇怪的是,在他第一任妻子去世後沒多久,他娶的是另外一個女人(現任妻子),而不是他的這個婚外情人。

看了《魔種》,這些問題便都有了答案。

奈保爾說,我這輩子在哪兒都找不到家,只是看起來像在家裡。

Cover: 《魔種》

欒樹
欒樹

臥倒,是最好的等待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