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成為魔法師也能習得讀心術

無需成為魔法師也能習得讀心術

 《如果30歲還是處男,似乎就能成為魔法師》(30歳まで童貞だと魔法使いになれるらしい/30さいまでどうていだとまほうつかいになれるらしい)這部從漫畫改編成連續劇(2020年),甚至據說今年還回推出電影版的BL(Boy’s Love)愛情喜劇題材,雖然朋友安利許久,但我還沒開始看。並不是我對題材不感興趣,而是怕我開了頭就停不下來沒節制一晚刷完。

故事講的是母胎到30歲還是處子之身的安達清突然擁有了「通過接觸可以聽到他人心聲」的神奇魔法般的能力,而他心儀已久的前輩帥哥黑澤優一,竟然一直默默地傾慕自己。當然電視果然是超越現實,有日本國寶級帥哥赤楚衛二的盛世美顏怎麼可能30歲還是處男,難道世人全部眼瞎了?

如果身邊的人能讀懂你的心

我感興趣的點,除了磕兩位男主的顏,更重要的是怎麼和一個每時每刻都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撒謊的人相處。如果你說出口的每句話都是實話,那對方能否讀心,關係不大。問題是每個人一天中都會為不同的原因口不對心,學術研究發現,大部分人每天撒謊(包括善意的謊言)0到兩次。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你知道身邊的人能讀懂你的心,這樣的相處,你是舒服坦然,還是充滿壓力?

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是個大老實人,不妨問問自己以下的情形是否似曾相識:

  • 你並非發自內心的讚美——她新做的髮型,他煥然一新但看起來不大合適的衣服搭配。
  • 你告訴對方你打算睡了,然後開始打開Netflix繼續刷劇。
  • 上級問起一個不緊急的項目進度,儘管你還沒開始,你回答說已經在初步階段了。

「Lie to me」

美國經典犯罪心理學懸疑劇《謊言終結者》演活了一個人肉測謊機,男主直視你的雙眼,說「你不妨對我撒謊試試看」,讓心虛的面談對象無所遁形。除了語言以外,人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透露更多的自己。掌握了這些微表情Micro-expression和肢體動作,你也可以分辨謊言或者是否有隱藏的信息,而不需要變成魔法師。

說謊讓人有不舒服的感覺,為了置身事外,人們在描述謊言時會盡量避免把自己放進句子裡。如果他平時句子開頭習慣了「我剛才怎麼怎麼」或者「因為我什麼什麼」,而現在說成是直接去講事情或者物件,那你可以多留個神。

一般人在回憶事情時,往往無法全部細節記得清楚,他們說話的時候會有停頓,然後會更正自己,比如說,「啊我記漏了,我回家前還去了一趟超市。」但一個精心預謀好的謊言,他已經把整件事情都在腦後裡綵排了幾遍,說出來流暢自如。問題是,編造的故事是單線思考的,如果你讓他把事情倒敘一次,他便會手足無措。

如果不是預先編造的謊話,說話的語速會明顯減慢。因為撒謊是一個創造行為,作文比抄寫文章要慢,編故事也自然比複述已知的真實事件要花時間。他會讓你重複問題,或者在描述時增加許多不必要的細節,來爭取思考的時間。

肢體語言會給你更多的信息

30歳まで童貞だと魔法使いになれるらしい, 劇照

大部分人會在試圖回憶的時候往左上方看,他們并沒有需要聚焦的物體,只是一種「眼動」的反射動作。而如果他們開始編造事實,眼球其實會向右上方看。除非是訓練有素的撒謊者,一般人在編故事的時候會避免目光的對視。直接盯著你看到不自然程度的,也很大機會不是說老實話。

真實的笑容、憤怒或者哀傷會持續幾秒以上的時間,而偽裝的表情往往消失得很快,而且因為不是發自內心,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不同步也不協調。比如一個人假裝生氣拍桌子,你會發現他已經拍了桌子,臉上才出現發怒的樣子。

因為撒謊讓人不適,說謊的人也會有撫摸自己的脖子、鼻子、手臂等安撫動作,來掩飾和撫慰脆弱不安的內心。但要注意測謊的一個常見誤區——我們經常將壓力誤認為是對方在撒謊的信號,即使是無辜的人也會因為試圖證明自己的清白而受到壓力,因而有不自然的肢體動作。解讀謊言是一個多方面不斷驗證的作業。

要欺騙別人先騙自己

你也許會很驚訝,說謊具有改變記憶的力量。當一個人精心想象并描繪事實上并沒有發生過的事情,他有意無意中正在欺騙大腦將它們標記為記憶。某種情況下這可以是個正面激勵的方法,比如「這個客戶對我印象很好,這筆合同我一定能簽回來」。但小心用過度了,人便會從此生活在謊言之中。

事實往往是不中聽的(你試一下問鋼鐵直男的另一半,自己最近是不是又顯胖了),真相和快樂往往不可以兼得。你需要關心的,不是他是不是在撒謊,而是為什麼要撒謊。如果是寵愛我的善意謊言,請使勁多講幾個我超愛聽的。

Cover: 30歳まで童貞だと魔法使いになれるらしい, Wiki

張語嫣
張語嫣

不過分美艷,但有致命吸引力。偶爾的小叛逆,也是一種魅力。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