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are young and free

We are young and free

Albany的中心街道York St往西,步行十幾分鐘,路過空曠的草坪,路過一座座乾淨、整齊帶著花園的房屋,路過露天的咖啡館,在馬路微微向下傾斜處,便會看見矗立一旁的Vancouver Arts Centre,入口處放著一塊寫著Art exhibition的指示牌。

Vancouver Arts Centre

Vancouver Arts Centre專門展出當地藝術家和手工團體的作品,致力於當地藝術創造力的發展,並通過豐富的、多樣化的計劃為藝術家們提供創作實踐。

藝術中心外觀略帶古堡風情,典型的西式磚石結構。一側毗鄰馬路,一側是視野開闊的觀景平台,目及之處是鉛灰色、呈鏡面狀的大海。

內里由藝術家工作室和作品陳列展廳組成,不是單一的「白立方」(純粹的藝術品展示空間),而是一個集藝術創作、交流,作品展示、銷售於一體的小型空間,想到之前在珀斯City時去的Fremantle藝術中心也是如此,想想或許是因為這樣能形成良好的藝術生態。

Vancouver Arts Centre官網瞭解他們還提供駐留藝術家計劃,會為駐留的藝術家提供住所和工作室。當時看到這個計劃時還些微有些驚詫,因為Albany只是一個人口區區幾萬的小鎮,Vancouver Arts Centre也只是一個相當小型的藝術中心,但卻仍有如此健全、成體系的發展機制,足見澳洲政府在文化和藝術上的重視,也足見差異。

作品陳列展廳一共有三個。參觀當時一個展廳展示的是裝置作品,一個展廳是local artist的畫作,另外一個展廳專為女性創作者陳設,有畫作和手工藝品。

裝置藝術

第一個展廳的仿真花裝置作品,我看的時候感觸不大,便匆匆略過了。在網上搜尋了下,也沒有找到關於這位創作者和作品更一步的介紹,遂這一part,棄。

本地畫作

第二個展廳給我的信息量相對大一些。這個信息量一部分是作品賦予的,一部分是作品的創作者賦予的。在有介紹的創作者裡面,可以很簡單、直觀地歸納出一個結論——這些創作者都已經上了年歲,而且職業、背景五花八門。有專門從事繪畫的,有汽車司機,也有旅遊至此,耽於Albany迷人海岸線,就此停下腳步的……

當我目光在創作者和畫作上來回流連時,內心生發出一個感受——生而為人好像總得有所愛,有所好。

張岱有句名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在一個人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地方,或許才能顯露其真正性情。

朱光潛在《談美》里有個關於閱讀的觀點,「閱讀是閒暇時寄託心性的地方,若能在閱讀中收穫樂趣,那抵抗誘惑的能力也會強一些。「個人覺得這個觀點也可以從閱讀延伸至眾多精神層面的愛好上,我們選擇讓什麼自己的滋養生命,潛在的也在將生命塑造成什麼模樣。

另一個感想是關於對美的追求。抑或是出於對創作者和作品的尊重,內心始終不願意將把他們的這種愛好簡單地歸類於老年人打發時間的消遣行為,而更願意認為他們是通過繪畫追尋美,追尋心中的理想世界。

李銀河在《我們都是宇宙中的微塵》中寫道整個人類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是一粒微塵,單一的個體就更不必說。在直視這殘酷又無法否認的真相後,內心還唯一想做的事就是享受人生。想找點兒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做一做。而這樣的事只有兩件,一件是愛,一件是美。

她指的美是通過寫作創造美,而在此處的創作者們則是通過繪畫創造美。

我內心一直有一個相當堅持的認定——審美是一項極其重要的素養。在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調動個體的感官和心智,發揮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共情能力,從而深度地參與自我的生命和這個世界。

倘若能欣賞美,疼惜美,我們內心或許也會生出許多不忍,而少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對個體如此,對群體更是如此。想起很久以前看的一部電影——《鋼琴家》,納粹軍官因為被猶太鋼琴家所演奏的樂曲打動,而萌發惻隱之心,幫助他逃過了搜捕,使其得以在種族屠殺中幸存。

美是一種高純度,能夠淨化心靈的力量。

再聊聊作品。

從個人角度來看,這些作品還只屬於畫作,而不能稱得上是藝術作品。動物、植物,風景……他們的選材多樣,手法各異。但總感覺只是對客觀事物的再現,沒有展現屬於他們個人的、自我的東西,也就沒能引發觀者的聯想,沒有心智的進一步參與。

唯有在看其中一幅時,心弦有被輕輕叩擊。

畫面的一角是兩個坐在岸邊的小男孩,另一角是盛放在夜空中的煙花,煙花之下是被映照得發亮的平靜海面。標題寫著「for we are young and free」,文案與畫面如此貼切。

之所以會被觸動,或許是因文字與畫面勾勒的是當下境況的寫照。詮釋有時顯得多餘,那就靜靜將心沈到那片海裡。

女性創作者展館

第三個展廳為女性創作者專設,陳列的作品有手工藝品,有畫作,都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目睹筆觸下燦爛、熱烈的海邊生活圖景,不由得就想到藝術創作會很直接地被生活環境所影響。於是在我腦海裡又延伸出另外一個話題——在地藝術。

「在地性是指處理藝術與特定環境之間關係的一種方法,是對於強調「普世」價值的現代藝術的反叛,從一種普世性轉換為地方性、個體性、多元主義。」(《當代藝術中的在地性》)

「在地藝術實踐讓美與藝術滲透到生活的一切事物中,點綴著我們外在或內在的環境,它讓人們以某種特別的審美方式,來重新認知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何讓藝術回歸田野》)

故在個人的認知里,在地藝術有兩個層面的意義。

一是在挖掘、展示當代獨具特色的人文、風情過程中,規避同質化,建立起自我特色和差異性,成就多元文化形態。而「多元」在我眼裡尤為重要,藝術的多元形態、文化的多元形態、人生的多元形態,能讓我們尊重「異己」,避免被單一的價值觀、狹隘的民主主義所捆綁,得以在更廣闊的領域做出更自由的選擇。

第二個層面的意義,是在挖掘和展示的過程中建立起的審視機制,從文化自我、藝術自我、個體自我中抽離,用俯瞰和審視的眼光去剖析,或許能夠建立更為清晰和穩定的認知。

異鄉的生活,將截然不同的種種拋置於我們面前,有人痴迷於絕美的風景、有人動情於遇見的人,不論何種方式,我們都試圖與此地建立更緊密的聯繫。

而我選擇那些吸引我的、觸動我的、引發我思考的,抽絲剝繭,消解再融入,使其成為認知的一部分、記憶的一部分,或許就是我參與此地,參與這段歲月的方式。

encontrado
encontrado

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