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黑色摩托》前,我並不知道皮耶爾·德·芒迪亞格André Pieyre de Mandiargues是誰。
那天和兩個朋友去曉風買書,在一堆素面之中看到一個墨綠的封面,順手就抽了出來,放到了要購的書堆中。
朋友問,這個人的書好看嗎?
我順口答,沒看過,買本嘗嘗。
朋友咧開嘴,眼睛眯成一條線,點頭笑說,「嗯,嘗嘗。」過了很長時間,我才反應過來,他是笑我用了「嘗」這個字。
其實,我覺得我這個「嘗」字用得非常好。買一個不知道的作家的書,就像吃一道從未吃過的菜,先下筷嘗一下,如果合味口,就再下另一筷。有很多作家的書,我都是先買了一本,嘗過後,覺得不錯,再買他別的作品的。
雖說現在網上有大量圖書推薦資訊,可必竟有些東西還是要靠自己去檢驗的,很可能,別人的好惡會將一本很適合你閱讀的書拒在了門外。我一直認為,能在偶然機會,與一個好作家、一本好書相遇,那是我的福氣。
那天晚上,我花三個小時看完了這本書。
故事很簡單:十九歲少婦麗蓓嘉清晨醒來,離開還在熟睡的丈夫,穿著黑色皮連衣褲,騎著情人達尼埃爾送她的大功率黑色摩托,像一頭發情的小獸,穿過國境,義無反顧地朝著在德國的情人的住所方向狂奔。
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這個故事:速度、激情、死亡。
作者通過描述麗蓓嘉在高速上的狂奔來表達她內心的狂亂,以及抵死尋樂的狀態。
路邊的景物,駛過的車子,在狂亂的麗蓓嘉面前,就像閃電一劃而過,沒有痕跡。
她要趕在早上八點,情人在露天陽臺吃早餐時抵達,把自己當作禮物送給情人。
譯者稱,這是麗蓓嘉的浪漫之旅,我先是有點吃驚,但之後也便想通了,突然地想念一個人,突然地拋開一切,不管不顧,瘋狂地朝著想念的方向狂奔。這樣的事,我們在年輕時候,也許多少都有做過,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這種衝動,已經越來越少。
這個故事,如果用筆來畫的話,一頭是狂熱的麗蓓嘉,背後是她的家,她的面前有條高速,這條高速通往情人達尼埃爾所在的地方。
之後,就是作者伴隨著這條高速的有關速度、激情的大段大段撞擊人心的文字。光看書中描述麗蓓嘉在發動那輛黑色摩托車時的一連串的漂亮的動作,就能讓人氣結,讓人瘋狂。
讀這本書,從頭到尾,你都能清晰地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合上書,我突然就想起了日本女作家向田邦子的短篇小說《慢坡》。
作者講述的也是一條通往情人的路,但這是一條慢坡,不是高速。
《慢坡》的主人公是個五十多歲的男人,是一家大型公司的高層。在一次員工面試會上,他認識了胖而且有點醜的富美子。他在城郊租了房子包養了她。
通往這個住所的是條慢坡。每天傍晚,他都要經過這條慢坡去富美子家坐一會兒,然後再回家。
主人公莊治走在這條慢坡上,回憶了他和富美子的相識,以及富美子帶給他的喜悅。
每次,他並不急著去敲富美子的窗戶,他總是慢慢地走過這條慢坡,有時到了富美子窗下,還會有意拐個彎,到隔壁的店裡買包煙,和店家一搭沒一搭的說幾句話。他享受著這份寧靜。他知道,有個女人等在那裡,是他的。他可以主宰她。
而《黑色摩托》的麗蓓嘉和莊治心境完全不同,她需要的是激情,速度。
麗蓓嘉和丈夫結婚不到六個月,她不用上班。丈夫是個守規則的教師,但他對她時常獨自離開,不會責難,也不會追問,生活波瀾不驚。她稱這種生活是「石頭一樣的生活」。在丈夫身邊,她的一切好像都「慢」了下來。
而莊治呢,是公司的高層,是家裡的一家之長,需要的好像就是這個「慢」字。
麗蓓嘉出車禍了,作者這樣描述她的狀態,「幾千把刀朝她迅速刺來,她感到這些刀只會在她身上刺出一個傷口,即她情人插入她身體的那個口子。」
世界是一個無比巨大的洞。人心也是。麗蓓嘉這樣,莊治也一樣。就看你如何去修復了。但總體說來,選擇慢坡,慢慢前往,總比選擇一條高速,一路狂奔,抵死尋樂要平穩些。
Cover: 《La Motocyclette》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