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停課的關係,便把很多空閒時間都花在看Netflix上。其中一套觸動到我淚腺的,是一套2007年的印度電影,叫做Taare Zameen Par(中譯:心中的小星星)。這是由Aamir Khan自導自演的處女作,是一套關於教育的電影,當中亦涉及了一些SEN、種族以及父權壓迫等議題。
在片首,電影充滿着塗鴉和小孩天馬行空的想像畫面,再以輕鬆俏皮的音樂作伴奏。電影講述了一個患有閱讀障礙的男孩伊翔,他的形象帶點傻氣和喜感,經常看得觀眾忍俊不禁。小朋友的童年,理應是簡單又無憂無慮的,無奈伊翔的童年卻充滿着難關。在印度的教育體制下,讀書講求紀律和服從,患有閱讀障礙的伊翔在學業上屢次遇到挫敗,既受到老師的責罵,亦受到同學的取笑。可惜,家人並不明白伊翔的需要,甚至認為伊翔的成績強差人意是因為他的學習態度散漫。漸漸地,父母開始無法了解伊翔的想法。然而,小孩子傳意的方式卻不僅是只有語言,還有圖畫……關鍵在於你有沒有讀懂而已。
其實患有特殊需要的學童在個人成長中除了會遇到學習問題外,亦會面臨社交困難,他們特別需要別人的理解和支持。這部電影的出眾之處在於它能夠以男孩伊翔的角度,去描繪閱讀障是怎樣的一回事,並將伊翔看到的畫面呈現給歡眾。例如:在數學測驗的時候,伊翔看到的數字並不如正常小孩一般,他會感到難以專注,繼而分了心。電影便會把伊翔想像的畫面呈現出來,當中有不少混亂和顛倒的數字符號跳動與閃耀着,我們仿佛能感受到伊翔在閱讀上的困難以及不安。
「每一個天資獨特的孩子,都需要一個懂他的老師。」這是電影最終要表達的核心信念。隨着伊翔的學習動機減退,他開始封閉起自己和翹課,他的行為甚至觸犯了爸爸,把他送到寄宿學校去。電影的轉捩點亦由此而開啟,學校請來了一位新的美術老師尼康,他新奇的教學方式以及熱情的態度感染了不少學生。同時,尼康亦很快留意到伊翔的與別不同,並以無比的耐性和關心去教導伊翔,最後更發現了伊翔有着很高的藝術細胞。然而,另一位老師卻對尼康說了這樣的一句話:「尼康,這裹是正規學校,我們要武裝學生,他們需要競爭、成功,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學校講求紀律、秩序、勤奮,這才是完整的教學基礎。」究竟,尼康在一所主流學校中,他那一套「以人為本」的教學信念又能否適用?
電影的結局非常觸動人心,我亦不禁流了幾行眼淚。結局講述了學校舉行了一場繪畫比賽,老師和學生都可以參與,得獎者的畫作會成為學校年鑒的封面。電影在尾段亦運用了視覺上的衝擊,透過色彩與圖案的碰撞與交融,展現了一幅又一幅動人的畫作。最令人感動的畫面是當伊翔拿着自己畫好的畫作去讓尼康老師觀看的時候,竟發現尼康老師所畫的畫竟是伊翔的臉。這套電影除了向觀眾展示了小孩的想像力外,音樂的搭配亦非常講究,在伊翔與母親分別時以及在繪畫比賽時,音樂均能牽動觀眾的心。
看畢這套電影後,相信很多人對教育的本質會有更深層次的反思,亦會對SEN有更多的了解。究竟,加強孩子的競爭力重要,還是讓孩子自由和快樂地成長更重要?然而我又問自己另一個問題,即便我們瞭解到這些,又能做什麼?這世界有那麼多年輕人都遭遇類似的問題,都有自己的人生要經歷,尤其是在家庭負擔較重的傳統東方社會,無論地價飛漲的城市抑或人口如水土般狂躁而茫然流失的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等地區。
我想,從身邊做起是我可以找到的答案。至少我們還有能力善待身邊的小朋友大朋友。因為:
他們,也和我們一樣,都是地球上的星星。
Cover & Photo Sources: Taare Zameen Par 劇照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