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危笑》Smile。雖然有心理準備是一部恐怖片,但場景過於直白,粗暴,讓我感覺十分噁心。
電影的內容十分簡單(劇透來了,不用怕,恐怖元素已過濾):
電影
精神病學專家羅斯·科特博士(索茜·培根Sosie Bacon飾)畢生致力於照顧社會上有精神病的人。直到有一天,她接到了一個Case——一名憂鬱的年輕女孩(凱特琳·斯塔西Caitlin Stasey飾)聲稱自己被一個會變形的「邪惡形體」(看完電影也不知道是什麼)追捕。她說:「我看到了一個一生中見過最糟糕的笑容」,然後打破一個陶器,拿起一塊碎片向自己的喉嚨上「畫出」一道弧形的口(沒想到現在的特技如此先進,超級逼真)。直到死為止,女孩一直瘋狂地伸展口的肌肉,露出一個超級詭異的笑容……
第二天羅斯便開始看到她自己照鏡子時出現詭異的笑容(這時,大家應該猜到是類似《貞子》的恐怖把戲了吧)。於是,羅斯開始調查微笑背後的故事,發現這個笑容,是一種以創傷為食物的寄生蟲,它沒有實體,是依附於人類,能像詛咒一樣,只要遇上對方在面前笑,下一個便是自己,弄死自己後,就會到下一個。
故事的最後,羅斯弄明白後就死了,當然,「危笑」並沒有停止。
……
導演帕克芬恩Parker Finn,成功地在115鐘內,讓你對精神疾病和創傷後遺症感到十分不適,是一部通過恐怖片告訴你精神病人是如何對抗精神疾病的影片。他的呈現方法並沒有什麼特別新穎的地方——用詭異的角度和大量的跳躍恐慌,以及刺耳、折磨的配樂,與邪惡的笑臉作為核心。
還有,雖說女主角是Sosie Bacon,但是第一個出場Caitlin Stasey演繹的那個笑容才是最擊中要害的,單看海報就能讓你脊背發涼的(可能導演也知道,因為所有海報的笑容都是她的):
看完電影,我發現那個恐怖的笑容真的不停地出現在我腦海。為了解除這個笑容,我不得不了解所謂的「寄生蟲」。在閱讀了很多的英文的精神病書中,我發現了一個詞「幼蟲」,它的解釋恰恰就是電影說的那個可以「創造的」,不斷重複而密集的「思想載體」。
幼蟲
幼蟲通常會存在精神體(性格及情緒)或思想體中。它的產生是由不斷重復的密集的想法創造出來,這些想法大多與特殊的激情、壞習慣或其他負面性格有關。人們往往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從精神或思想體基質中的物質創造很多幼蟲。這些幼蟲都是在我們潛意識的世界裡是「有生命的」(可以說是「半生命體」,只有型態,沒有實體)。它靠用特定激情的想法或消極的性格/情緒來獲取營養與滋潤,也有很強的自我保護本能(所以才有一個說法「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過了一段時間,我開始回顧,讓我害怕、覺得恐怖的其實不是詭異的微笑,而是在我成長的路上,那些我不能控制的負面情緒、壞習慣、消極的想法,都是「發育強勁」的幼蟲。這群幼蟲不斷地為地尋找有利的機會,以喚起我的激情,通過我產生的想法來滋養著它們自己。
要防止幼蟲的生長,最重要的步驟是,每一個衝動、每一個想法、每一個感受,都應該通過我們的意識的篩選下在做出行動,你的思想最後會決定你的命運。
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小心你的想法,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言詞。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小心你的言詞,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行動。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 小心你的行動,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習慣。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character. 小心你的習慣,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性格。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 小心你的性格,因為它們會成為你的命運。
Cover: 《Smile》海報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