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到廣州玩,和朋友在臨走前去了,富有傳統與創新融合特色的城市中心藝術地標,紅磚廠。曾經在中學時去過北京的789藝術區,對於將閒置工廠活化成集文化、藝術、設計及生活於一身的藝術文化創新地標很感興趣。每次去一個地方遊玩,都喜歡去這種讓過去及現在共存的藝術空間走走逛逛,看看當地如何為閒置空間注入一抹新的顏色與活力。
從廣州員村地鐵站出來,是一片生活化的區域,小販叫賣著,蒸籠上蒸汽繞繚。按著不太清晰的路牌走著,去到了紅磚廠附近的停車場。在附近找到了一家有特色的日式小餐廳,享用了一頓豐盛午餐後,還是打開了高德地圖按著指示進入園區。
紅磚廠前身是廣州罐頭廠,是1950年代中國最大型的罐頭食品加工廠房,將廣東省富裕的魚米蔬果製成罐頭食品供應至全國。整個廠園區整體是中國50-90年代的舊式建築風格,甚至保留了幾棟蘇聯式的三段式結構、軸型對稱建築。園區內樓高以平房和2-3層的建築物為主,包含廠房、生產車間、員工宿舍及休閒的公園運動場地等區域,佔地寬廣。園內有多棟以紅色磚頭砌成的建築,加上前身的工廠文化,所以文化創意園的名字是紅磚廠(RedTory Art+Design Factory)。
紅磚廠是一個非企業、非地產投資的創意區,非常歡迎本地人與遊客免費進入園區閒逛,度過休閒時光。一進園區就看見由三個紅色貨櫃箱堆砌而成的招牌,利用工廠內的廢棄貨櫃箱改造而成。在園區內也保留了許多罐頭廠的生產設備,展示著這個空間曾經的輝煌與歷史。
紅磚廠內有許多有年代感的建築被保留下來,改成藝術工作室、畫廊、咖啡店、書店、手工作坊等,形成了一條獨具一格的LOFT街道。不過,我們也看見了一些還在閒置著的樓房,被鎖上的建築只有綠植陪伴、曾經使用過的痕跡以及金屬氧化後的銅鏽色,展現著工廠結業的無奈與唏噓。我相信將來這些樓房也會被征用,染上另一種顏色與痕跡。
在紅磚廠內保留了當時工廠的規劃,所以有許多的綠植,還有一個公園。公園曾經是工人們在繁忙工作後尋找閒暇時光的樂趣,現在也能看到一些家庭或遊人在公園內漫步嬉戲,玩樂聊天。如果我是一個導演需要以影片記錄紅磚廠的歷史文化,我想當中有一幕應該是公園內的過去與現在的融合,不同時空的人們都在同一個空間做著類似活動的畫面,在同一幀畫面中出現“對話”。
我也很喜歡看到園區內的老樹和攀爬在建築物上的藤蔓或綠植。它們見證著罐頭廠從開業到結業,由閒置空間到藝術文化地標,也見證著廣州人對於歷史的珍惜和保護,以及對文化藝術的追求與創意。其中一家工作室是手工服裝訂製店,二樓是工作室不對外開放,一樓則是一個商店展示著設計師的辛勞結晶。陽光穿過建築上的藤蔓照射在室內的角落,而麻布上的一針一線也都是設計師對於傳統技藝的尊敬與新型設計的創意,溫暖舒服。不管是從工廠的保留,到店內的設計,無不透露著過去與現在的共存與結合,傳統與創新不該是敵對的,而是相結合創造出屬於空間時代的特色風格。
我很喜歡這個將過去與現在共存的空間,也很喜歡當中的文化、藝術與歷史之間的相互影響所創造的當地特色及手工藝術,更是一個沒有任何商業目的休閒藝術文化區度過閒暇時的歡樂時光。比起說是文青地標,紅磚廠更像是一個文化展示區,像人們展示著它的藝術文人特質,不被商品化和全球化影響堅持著它的原貌與特色。不管經歷過何種風雨或是繁盛衰竭,依然堅定不移地忠於自己,我想這也是所有藝術人的特色與堅持。
地址: 廣州天河區員村四橫路128號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