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感性的東西,靠的是悟性。詩歌會滲透到血液中,成長過程中會不斷有所領悟。
北島的《給孩子的詩》,今年7月第一次印刷,短短兩個月,已經印刷第四次。估計北島在選編這本書時並沒有料到。
這本書的目錄前頁上寫了「給兜兜和孩子們」七個字。這應該是北島選編這本書的初衷。
他在代序「寫給年輕朋友的信」中說,三年前,他的兒子兜兜上小學一年級,被選入普通話朗誦組,準備參加香港學校朗誦節比賽。那天下午,兜兜帶回一首詩,讓他大吃一驚。他覺得這樣的詩會傷害孩子們的想像空間。
從此日起,北島花了兩三年的功夫,編選了《給孩子的詩》,作為送給兜兜和孩子們的禮物。
其實,這本書不光適合孩子閱讀,對重啟成年人的詩性也非常有意義。
我給自己和兒子各留了一本,還買了四十多本送朋友。看朋友在朋友圈分享閱讀這本書,我非常非常幸福。
而當有朋友告訴我,這本書在杭州幾家書店已經賣光了時,我走在街道上,突然覺得春風拂面,就好像四周都是我的共謀者,我微笑著,而四周回我以竊笑。
「我認出風暴,而激動如大海」,用里爾克的這句詩來形容我的震撼一點也不為過。
這本書挑選了外國詩70首,加上漢語新詩31首,共101首。
關於這些詩的挑選標準,北島在這本書的代序裡講,一是音樂性,二是可感性,三是經典性。
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重又把北島的《時間的玫瑰》從書架上拿了下來。我意外發現,把這兩本書放在一起對照著讀,別有一番驚喜。
《時間的玫瑰》寫了9位外國詩人,包括里爾克、洛爾迦、特朗斯特羅姆、曼德爾施塔姆等著名詩人的生活與寫作,以及北島對各位大師的不同的中譯文的比較與分析。非常有助於理解和進入《給孩子的詩》。
為什麼選里爾克的《秋日》,沒有選他的《預感》?為什麼選曼德爾施塔姆的《林中雪地的寂靜中》,沒有選他的《列寧格勒》?選自己的詩時,為什麼是《一束》,不是《回答》?
為什麼選這個譯本,不選那個譯本?
對照《時間的玫瑰》,以及北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的回答,就不難理解了。
北島說,《回答》對孩子來講不合適,因為這首詩的背景是中國特殊的歷史轉捩點,孩子們不瞭解這個背景,會感到費解。
而《一束》講的是愛情,含蓄,沒有一個愛字,轉折也有意思,轉折裡講了深淵,是微妙複雜的愛情。
這樣對照下來,里爾克的《秋日》中,「秋日的林蔭路上」、「落葉紛飛」、「寫長長的信」,以及《林中雪地的寂靜》中的「雪」、「寂靜」等,這些意象,對情竇初開的孩子來說,初遇這樣的詩句,內心的震撼一定是排山倒海般難忘的。
我是在一個安靜的午後重遇這些詩的,我發現,我的記憶之門正在重啟,一扇,又一扇,有關青春,有關愛情。
我突然意識到,這本書是北島有預謀的一次運動,有關詩歌,有關美好和愛。
這本書就連裝幀和排版也都在傳遞這樣的資訊—對孩子詩意的啟萌和對成人的詩性的重啟。
來看看封面插畫的創意,很有意象。
「媽媽,貓頭鷹看我和小鳥捉迷藏。」這是我那七歲兒子的解讀。
另外,在詩歌的排序上,特別是第一首和最後一首的選擇也很有心。
第一首,布萊克的《天真的預示》:
一顆沙裡看出一個世界,
一朵野花裡一座天堂,
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永恆在一刹那裡收藏。
《天真的預示》
北島借這首詩來表達他對孩子們的期許與愛意。就好像在說,現在,這本書放在你的手上,這裡藏有無限的未來。
最後一首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北島借這首詩告訴我們,這本書讀到最後一頁,幸福之門開啟了。我們該給每條河流每座山起個溫暖的名字了。
當然,我給朋友送書時,也有朋友擔心孩子太小,聽不懂的。
有關這個問題,北島曾對一家媒體記者說,詩歌是感性的東西,靠的是悟性。孩子的感受力和想像力,遠比成人以為的豐富得多。
事實確實這樣。
就拿我那7歲兒子來說,他認識的漢字非常少,但當我為他讀索德格朗的《星星》時,他聽的很認真,眼睛圓圓的,還不時提問。
當我讀到「我的花園到處是星星的碎片」時,他說,「我看到過那些碎片,」怕我不信,他加重語氣,「真的,是銀子的顏色。」
還有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的那首《河流》。這首詩的語言非常活潑,由孩子和媽媽的對話展開。
我讀這首詩時,兒子樂壞了,擠坐我的腿上,從書桌上抓起紙和筆,嚷著要寫詩。
其實這樣的遊戲,我和我兒子天天都在玩:
你在看什麼?
我在看小森林裡風景。
那兒有什麼?
有蛇有青蛙有蝴蝶有鳥,還有小松鼠。
它們怕黑暗嗎?
不怕,它們是黑暗的孩子。
北島說,每個孩子的感受都是獨特的,就像指紋一樣不可重複。我相信!
真希望更多的孩子,更多的人能讀一讀這本北島給孩子精心挑選的詩。你會發現,詩意,離我們很近很近。
Cover: この道の向こう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