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和別人初相識的時候,在“你好”過後,可能就會問,你是做什麼的。不知不覺,工作有時成了一個互相認識的話題,一種自我身份認同的象徵。雖然換工作有時可能是從一個坑跳到另一個坑,但是吧,找工作的時候,有時候會想,請給我一個坑讓我站會吧。
八月中下旬開始認真投簡歷、找工作、面試。只要有興趣的,就海投。中間,肯定或多或少吃了不少虧。雖然也不知道自己在哪裡跌倒了,但也就憑著直覺改求職信、改簡歷、換表達,都是縫縫補補又三年的活計。這大概就是統計學教給我的小把戲,希望借著「加加減減」不斷增加成功率。起碼,有了面試機會才有下一步。
第一個面試
回港第二天(週五)就開開心心去找同學吃飯了。下午正吃著開心,接到電話了,約在下週二面試,呀,好緊張的感覺呀。聚會散了之後就開始準備那個XX項目,完全不懂啊,各種補救知識大招。還去問了做了好幾年小學社工的天天師姐。週六早上接到電話通知,改面試地點了。千盼萬盼,終於等到了。過程吧,還行吧。一個督導問了一些比較實際的情景題,有的是沒想過的,就靠臨場反應了。然後,一個高級督導就問了一些寬泛的題目,怎麼看社會創新,怎麼看數位化時代的青少年服務。然後我就拜拜回家等消息了。
等了一個星期沒消息,打電話去問,好吧,請到人了。
面試機會增多了
有了第一次面試之後,就開始自我反思。想著怎麼更好地自我介紹,畢竟簡歷也不會寫太詳細。也約一約在找工作的、找到工作的小夥伴,聊聊面經,來個朋輩支援。畢竟面試小白的我,都只經過一面,人家基本一兩天內就通知錄取結果了。現在發現,社福界工作都要兩次面試,還有筆試,還有不知道的中英文在某個地方等著我。想想就有點膽顫。
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也在做一些比較有價值性的義工服務,比如在知名心理學平台回復用戶的留言,就為簡歷添磚添瓦了。因為想把簡歷濃縮在兩頁紙內,所以有時候也要改改表達,或者刪減內容,儘量和申請的領域和職位有關。
在一番大刀闊斧之後,從8月25日到9月19日,大概投出去36封求職信,有11個面試機會。在投簡歷的過程中,也是時不時修改求職信、簡歷。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原來大機構的行政速度對一個在找工作的人來說,真的是龜速前進。比如7月28日投的簡歷,9月13日收到面試通知,這個是唯一一個最長時間的。其他的大概是投簡歷之後的十天左右通知面試,然後一面安排在四五天之後。所以一來二去就好多個兩星期過去了。
面試套餐多樣選擇
話說面試這種東西,真的是很難準備。完全不知道面試官經常會怎麼出招,有時也可能是心血來潮的一個問題。當然,作為一個一路在應試教育體制長大的人,還是要設想一些可能的面試問題去準備的,最基本的也要瞭解一下這是家什麼機構。不過大部分還是考驗臨場反應。
慢慢地,發現了一個小規律。長者中心的一面,筆試面試是套餐。筆試無外乎就是一個小時的中英兩題。面試時,人家用什麼語言問,就用什麼語言答。要麼是案例分析,要麼是寫計劃申請書。現在真的是很聰明呢。一方面看應試者的想法,一方面說不定可以「偷」別人的想法。
遇到一個相對詭異的面試。一來,機構在一家土瓜灣的大廈裡面。二來,填寫職位申請表的過程中,一個接一個進來,大概有十一個應徵者,小組面試。我就開始有點納悶了。面試一開始,職員用PPT介紹機構,又自我介紹,然後分別讓申請全職、兼職、自由工作者的人舉手。敢情這是一個大熔爐呀。等到大家紛紛自我介紹的時候,我才知道大家申請的是什麼職位。有曆奇教練、有活動工作員。遇到一個之前做公關現在想做活動工作員的小姐姐。但,就我一個申請全職社工的,有點尷尬呀。再往下才知道,這家機構基本就是搞活動多,我也沒機會深入接觸社工方面的其他工作。還是算了吧。留到最後一起玩了個遊戲。兩張桌子,根據之前的座位自動分成兩組,然後1-30的牌,需要在打亂之後,最短時間內從1排到30。但是,牌有圖案、有數位、有文字,所以每組自己商量策略分工。話說回來,一到計時,還蠻緊張刺激的呢。
有一家長者機構的主任直接問我「你覺得你有什麼理由說服我們請你」,真直接呀。
目前唯一一個小組面試。可能是這家青少年中心的空缺比較多,所以不如這樣來得痛快。雖然都是社工職位,也不知道有哪些具體空缺,但咱還是要試試啥叫小組面試。也不錯。其他應徵者會在提問環節,可能也提醒自己哪些有興趣的問題可以問,也學習別人的面試技巧。遇到一個A君,在自我介紹之後,就自己的經歷總結了三個字母,還闡釋每個字母的含義和重要性。有時A君是第二個或第三個發言,就會總結前兩個應徵者的發言,表示肯定,再進行補充。當時就覺得,是我太天真。一看人家這就是有備而來的。當然,很開心的是,一面結束後的三十分鐘,收到主任的電話,約下一個星期晚上第二次面試。第二次面試問了一些概念上和操作上的問題,不過,等了三天都沒通知,大概也歇菜了。
對啦,還有一家青少年中心。問的工作方面相對沒那麼多,大概主要是想從生活知道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我自我介紹後,還讓我講多一點自己的事情,美其名曰多瞭解我(小尷尬)。我就講了做義工、業餘愛好、職業規劃。對啦,其中一個面試官還問我,「兩次實習成績都不錯,督導有什麼改進建議嗎」。雖然才兩三年前,但是,真的很年代久遠,不大記得了,這只能根據印象胡謅。為了到這家機構,可謂跋山涉水,下一小節會說。
終於,昨天晚上還跑到半山去面試,似熟非熟的路,以前也是靠著這條路爬到動植物園、爬到太平山頂。大概是做兒童服務的,兩位督導都很溫柔。最後也沒有結果。
問著問著,一小部分問題有些類似吧,但也不是個個面試官都會這麼問。哈哈,有點回到高考猜題的時候。有的會問,你有什麼優缺點。有的會問,你上一份的工作經驗怎麼用到這份工作。有的會問,以前你是讀XX的,為什麼來香港讀XX。如果是項目,就會問,對項目有什麼認識。有的會問,你的職業規劃。有的就是情景題,猜不著,其實重點是涉世未深。
面試的小確幸
有一天,臨近中午剛結束一個面試,又要趕到港島的另一端參加下午的另一個面試。在地鐵上的時候,突然想到,從正向心理學來看,因為面試,我跑了很多不曾去過的地方。說來,在香港四年了,還是有很多地方不曾踏足。
我想想,這段時間涉足堅尼地城、西營盤、黃大仙、觀塘、土瓜灣、青衣、西灣河、葵芳。一般,一看到工作地點在天水圍、屯門,單趟就是至少一個半小時,我就沒投簡歷了。看到過西營盤的高檔社區,心裡感歎下,哎呀,買不起呀買不起;看到過公屋林立的黃大仙,一路走過,長者不少呀;看到過非常生活氣息的土瓜灣,舊區就是不一樣,房子沒那麼高,市民小店也不少;看到過房屋密集的葵芳,房子、學校基本在半山腰、在山坡上,我就當爬山鍛煉身體,終於找到那間機構。
剛剛提起一家跋山涉水尋覓的青少年中心,在筲箕灣和西灣河之間的半山腰,明明看著屋邨很近,然而我爬了幾乎一百多級臺階才到那個屋邨,找到那間機構。大中午的,熱氣鋪面,妝都化了。我覺得往下走的一兩個阿公都在笑我蠢。其實吧,出了地鐵站有巴士,但我上午剛面試完一家就開始趕路,一路上吃麵包、坐地鐵、又去麥當勞買了個包,不知道巴士要等多久,擔心遲到。還是最笨最蠢的方法,兩條腿比較靠譜。這把一星期的運動量都包了。
面試本身也是個互相瞭解的過程。畢竟,網上的資訊都比不上自己親自去那家機構感受,在面試過程中接觸機構的高層,想像著大家是不是能合得來。就跟找對象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那個大雜燴的面試,大概就是個絕妙的體驗。有時候,很奇怪,人與人之間,通過簡單的對話有個初步印象,就決定了想不想和這個人繼續待一起,所謂的眼緣吧。這也是一個互相選擇的過程。
除了面試,我還有生活
其實,除了面試,是不是也可以自詡“大忙人”。
剛回到香港的時候,就約約朋友,各種聊,聊生活、聊面經、聊工作、聊煩惱、聊開心。
過一兩個星期,收到義工試用期通知(筆試後+面試後),現在終於轉正式了,真不容易。每週一次排班,就緊張地在後台回復別人的心理疑問,很多也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就去求救督導。同性戀、分手、戀愛、原生家庭、兒時創傷經歷、學業壓力、依附關係……但憑關鍵字,可能覺得問題來來去去也就這樣。不過,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經歷還蠻千差萬別的,不過基於保密原則,不能洩露。只能感歎,大千世界,果然無奇不有。我想,當中應該也是有學到東西的。
去上了一個關於生涯規劃的課程。也是名額有限什麼的,要篩選。上課日期都在平日,適合無業遊民一族。報著試試唄。沒想到通知報名確認。這週二去浸會大學上了一天的課。果然,兩年多沒這樣上課,有點傷不起。上午互動性強的導師就覺得有意思,下午教書的教授思維跳躍快,有點迷茫,也有點困。嗯,應該也是有學到些東西的。
偶爾也會經歷不穩定的心率圖,有點煩躁,有點失落,突然不知道幹什麼。所以就寫點文章,畫點畫,錄個歌。既轉移了注意力,又沉浸在自己的愛好裡,應該是件美好的事情。
希望現在享受休息的時候,也能在適當的時機找到工作呀。
Cover: Yao Yao, Time, Behance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