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孩

親愛的小孩

那天傍晚,和朋友在運河邊的舒羽咖啡聊天,說起夢想和現實。

朋友說,我看過了,你的路四周已經釘上了很多釘子,你只會沿著這條路走,無論你怎麼努力(我理解為蹦跶),你還在這條路上,不會是另外一條路。

儘管朋友最後特意補充一句,當然,我沒說這條路好,或者不好。我只是說一種現狀。

朋友說這番話時,我連連點頭。

我突然想起保羅·科埃略的《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前天看完這本書時,我曾斷然地把它打入了冷宮,認為這本書非常爛,故事,語言都不能讓我愉悅。

我突然發現,看這本書還有另外一個視角。

一個到了談婚論嫁年齡的女孩,從未離開過家鄉,讀書、就業、談戀愛,盼望找一個可靠的男人,生孩子、過日子。一切按部就班。

就在這個時候,她收到已經分開十一年的初戀情人的來信,他說他會在馬德里佈道,希望她能去。這個地方離她生活的薩拉戈薩有四個小時車程。

她去了,命運就此改變。

這本書主要寫她和他相處的一周之間,她內心的掙扎與變化。他一點點地用愛引導她,告訴她,每個人的內心都住著一個孩子,和另一個自己。這個孩子對世界充滿了熱情和好奇,是本真的我。而很多時候,每當那個「孩子」說話的時候,那個另一個自己就會站出來,義正詞嚴地指出,這樣不行,那樣不對。就這樣,我們永遠失去了改變生活,和認識未知世界的勇氣。我們只敢在我們熟悉的環境裏終老,不知道外面還有個全新的世界。

回頭來看,這本書的故事還是蠻有意味的,兩個人自少年時分開,就各走各的路。她經歷過好幾場戀愛,他也有過好幾個姑娘,還進了神學院。直到有一天,他收拾一個女人捐給神學院的房子,看到這個女人看的書,和用的東西,這些書要麼是他看過的,要麼是他也會感興趣的,就連這個女人用的東西也是他喜歡的,他想到了她,想和她一起生活。

而現實是,他是神學院重點培養對象,聖母給了他幫人治病的特殊的能力。在這之前,儘管他也愛她,會經常想到她,但他的夢想是當個神職人員,他不確定,對她的愛是否能戰勝他的夢想。

他決定見她一面再作決定。他給她寫了那封信。

她來了。

結局是,他發現自己非常愛她,他願意放棄聖母給他的特殊能力,回到家鄉薩拉戈薩,找份工作,買幢房子,和她一起過普通人的生活。

而經過了和他一周時間的相處,她靈魂深處的那個孩子告訴她,她愛的他,是現在的他。他真正適合的生活,不是回家鄉,而是繼續侍奉聖母,救治苦難的人。

但他告訴她,他已經求得聖母允諾,特殊能力已被聖母收回。

她決定放棄他,讓他繼續追隨他的內心。而她獨自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並決定把她的愛寫下來扔進彼德拉河。

後來,他在彼德拉河畔找到她,兩人一起離開薩拉戈薩。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結局。而現實常常是,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而他沒有來。

勇敢的人肯定會說,這有什麼關係,我們畢竟愛過、經歷過、為夢想努力過。

要是我呢,會換保羅·科埃略的話,得生活下去,回憶是上歲數人的事。

《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作者保羅·科埃略

題外話:那天看完這本書那天,我立馬發了個點評,這本書我不會看第二次。不光故事沒有新意,語言也很爛。我認為這是一本適合失戀,或正在戀愛的人看。而且,我相信文青們會把裏面的一些語句當成戀受聖經來傳唱。

今天寫完這篇稿子,閑著無聊,百度了下,哇噻,果然,傳唱的人真多啊,而奇特的是,這些句子埋在故事裏,並沒有覺著有什麼閃光的,這麼挪開一看,還真是,說的都蠻有道理的,而且很能安慰人心。

好吧,羅嗦半天,無非一句話,這本書,還是值得看看的,特別是年輕人。

Cover: 《我坐在彼德拉河畔,哭泣

欒樹
欒樹

臥倒,是最好的等待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