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看過一千部電影之際

寫在看過一千部電影之際

偏見、執著、歲月、情愛、幾許模糊的美麗記憶-寫在看過一千部電影之際

這篇文章寫在多年前我看了一千部電影之際。

「分手的導火線是什麼?」

「一部電影。」

「啊?」

「那次我和她一起去看《全面啟動》,我看得淚水在眼眶裡打轉,轉過頭去想從她的眼神中看到同樣的感動,驚訝的發現她在黑暗中睡得酣暢,仰著頭張大著嘴。散場後,我問她對電影的看法,她說不喜歡,沒感覺。」 

「你也太完美主義了,這種差異不是很美的嗎?你不能指望另一個人的喜好和你完全一樣。像我和我女友,如果十部電影中只有一部我們有共同的感悟,我會因此覺得珍貴。」

「可是,可是電影不僅僅是電影而已啊…村上說: ‘我們的興趣,都毫無辦法難免混合著偏見、執著、歲月、情愛 、幾許模糊的美麗記憶–正如世間所謂興趣這東西大多也是這樣一般。’ 

寧願活在虛幻中,不願活在現實裡

《理性、真理與歷史》中,普特南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假設,缽中之腦。

如果我們的大腦都被放入一個盛有維持腦存活的營養液的大缽中,而腦的神經末梢連接在一台超級電腦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能感觸到的一切都能轉化到這個虛擬世界。

你嚐一口嬌嫩的牛肉,看見一隻飛舞的蜂鳥,聽一曲巴赫的協奏曲,甚至是和戀人做一場愛,這一些感觸都不過是超級電腦製造出來的集體幻覺,這樣的缽中之腦是可能存在的嗎?

普特南迴答:這在物理上也許是可能的,但是在哲學上是不可能的。

但即便我們的大腦不是被放在一個缽中,靠營養液存活,而是真真切切實在在的存在於我們自己的頭蓋骨下,靠我們的進食來維持運轉呢?我們就能百分之百的肯定我們看見的、聽見的、品嚐的都是現實,而不是虛幻? 

什麼是現實?

當我們判斷一個意像是不是真實的時候,我們要參照另一個意象。因為另一個意像是真的,所以這個也是真的。但是,對那另一個意像是否真實的印證需要從其它的一個意像上得到,於是一個意象引致到另一個意像上,意象之間如鎖鏈般環環相扣。一旦環扣突然斷裂,我們就惶恐的迷失了,不知道到底是環扣這邊是現實還是環扣那邊是現實。

我們安穩的活在自認為的所謂現實之中,也許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能探尋和感觸到的環扣還是那麼的有限?也許下一個環扣隨時都會脫落…  

當環扣在《穆赫蘭道》裡脫落的那一刻,現世生活的一切尋常與瑣碎都變得那麼捉摸不定和光怪陸離,但原本模糊不清奇形怪狀的虛幻卻回歸成為讓人唏噓和哀慟的現實。

《全面啟動》裡的妻子梅爾在環扣破裂的時候選擇了這一頭的現實,而丈夫道姆選擇了那一頭,他們誰都沒有比誰更對一點或更錯一些。 

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期冀著環扣斷裂的時刻,卻又懼怕它。這才是最迷人的   

我們以為自己會遇見很多人,但最後發現不過就那麼幾個而已

《日落之前》這部電影其實並沒有什麼情節,就是一個美國男人和一個法國女人在法國街頭不停的走著,不停的說著,從書店Shakespeare  & Company 到咖啡館,從公園到塞納河上。 

但就在這些有限的場景裡,一條絲線從他們兩人的話語中抽拉出來,交織成一個無限的意象空間。

那個空間裡有年少時的浪漫憧憬,有對平庸現實的不滿抱怨,有對逝去時光的哀嘆懷念。

Before Sunset

傑西額頭那一道如槍傷般的皺紋和塞琳那一句「我只是找不到那種內心底和一個人相連的感覺」呈現出他們漸漸老去的疲憊和無奈。 

你說我們當時為什麼沒有互留電話號碼?」

因為我們太年輕太愚蠢?我們總以為我們能遇到很多人,可到了後來發現,不過就那麼幾個而已。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把一切都當成理所當然的,大肆揮霍一切。一個陌生人聽你說話,一個朋友為了你特意安排一次聚會,一個戀人靜靜的等待你,一個親人為你做點什麼,這些似乎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我們總是愚蠢的在很久之後才驚覺,原來跟另一個人產生某種聯結的時刻並不是時常出現的,真正能和另一個共享那震撼無比、心醉神迷、雀躍不已的時刻很可能是極其稀少的。

這時候,我們才發現,那些彌足珍貴的人和時刻其實早已經遺留在那片天邊的夕陽裡,再也不可能回去了。 

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你能饋贈給另一個人的最珍貴也是最莊重的禮物其實就是時間而已

90男歡女愛

《90男歡女愛/ 當哈利遇見莎莉》的結尾,新年前夕,哈利一個人在街頭孤苦的漫遊,忽然意識到,在過去的十年中,能和他共享時間的美好和殘酷的其實只有莎莉一個人而已。他飛奔到莎莉面前,對她大聲的說:

我想了許久,結論是,我愛你……你也愛我怎麼樣?我愛你在71 度時還能保持冷靜;我愛帶你出去吃三明治;我愛看你緊鎖眉頭看著我,好似我是個瘋子;我愛與你共度的時光,我愛我的衣服上依然能聞到你的香水味;我愛在我晚上入睡前,你是我最後一個交談的人。那不是因為我寂寞,也不是因為現在是新年前夕。我之所以要來,是因為,當你知道,你要與某一個人共度餘生的時候,你希望你的餘生盡快開始。   

 

幸福是永遠失去、永遠得不到的 

在一個卡通中,一個男人死後升天堂。他坐在一片彩雲上彈奏他的豎琴,旁邊有兩位天使相陪。他一臉絕望的問:

你們的意思是,我們就永遠這樣進行下去? 

現實生活中和卡通裡共同難題是:

持續性的幸福傾向於瓦解幸福的本義。如果一直快樂,快樂是讓人膩味的;如果一直痛苦,痛苦是讓人難以忍受的。只有當痛苦和快樂如螺絲槽痕般交織往復向前延伸時,人們才能體會真正的幸福  

《情書》裡博子念著逝去的男友無法釋懷,對著雪山一遍遍的大喊“你好嗎?我很好” ;男藤井樹在跌入懸崖死前依然念念不忘年少時喜歡過的那個少女,唱著和她有關的那首流行曲;女藤井樹拿著道破一切秘密的圖書卡又驚喜地哀傷,  

《非常公寓》裡麥克斯能拋下甜蜜的未婚妻只為尋找那曾經握在手中的一雙紅色高跟鞋;愛麗絲厭惡自己卻又無法自拔,在化妝間的鏡子前為了執念流下迷茫而痛苦淚水;那個如迷一般的女子麗莎也只能被命運一次又一次無情的戲弄,永遠只能和純美愛情肩而過。 

愛情一旦達到目的,渴望隨之削弱;慾望一旦得到滿足,激情隨之消逝。很多時候我真的相信,幸福就是永遠得不到的、永遠失去的。   到了最後我們都要讓它走

《立春》裡王彩玲說,每年春天以來,我的心裡總是蠢蠢欲動的,覺得會有什麼事要發生。但春天過去了,什麼事都沒發生,就覺得好像錯過了什麼似的。 

面對強悍霸道且不可一世的生活,每個人都是瘦骨伶仃蒼白無力的弱者。但我們每個人都最終學會了遊戲規則,並自創出了一套應對策略。 

《時時刻刻》裡,伍爾夫選擇與一塊石頭一同沉入河中,蘿拉選擇拋棄溫柔的丈夫、可愛的兒子和看似完美安逸的生活,去另一個國家當一個圖書館管理員。

《身為人母》的主婦莎拉要偷偷帶著兒子私奔;聲稱要考司法考試的布拉德從未踏入圖書館一步,每夜坐在操場鐵網邊看著年輕人玩滑板;戀童癖的羅尼在患過精神病的脆弱女人的面前打手槍;因為誤傷無辜而被辭職的警察夜夜在羅尼家門口用公放過喇叭咒罵。

《氣象人 The Weather Man》的戴維想理清父親、前妻、兒子和女人的一個個繁雜難題,卻總是事與願違。

《阿飛正傳》裡的阿飛最後也只能和那隻沒有腳所以一輩子只停留一次的飛鳥一樣,永遠安靜的落在地上。 

還是班傑明巴頓說得對——

你可以像瘋狗那樣對周圍的一切憤憤不平。你可以詛咒命運。但是等到了最後一刻,你還是得平靜的放手而去。  

我們喜歡看美麗的東西被毀滅 

荷馬告訴我們一個故事,奧德修斯的妻子涅羅珀在夫妻分離的那些年歲裡,在家裡為奧德修斯的父親紡織壽衣。但每到晚上,她就把織好的部分全部拆掉。第二天重新再開始。

這道出了人心的一個奧秘,當一件事情正要達成的時候,我們總是有將其毀滅的衝動。 在某種程度上人們刻意追求痛苦。因為痛苦者可以將痛苦當作自己與眾不同的證明。  

愛情重傷

《愛情重傷/ 烈火情人》裡那個參議員愛上兒子的未婚妻。他為了愛情可以萬劫不復在所不惜。最後呢?身敗名裂的他用緩慢平淡的語氣說,「我只再見過她一次,那是個意外。在飛機場,轉機時。她沒有看見我,她和皮特在一起,她手中抱著一個孩子。她和任何別的一個女人並沒有什麼不同。」悲壯的音樂起。  

如那篇影評說的:「追憶似水年華的普魯斯特追憶描述愛情的消逝:我們聽到她的名字不再感到肉體的痛苦,看到她的筆跡也不再發抖,我們不會為了在街上遇見她而改變我們的行程,情感現實逐漸地變成心理現實,成為我們的精神現狀,冷漠和遺忘」   

比戲劇更精彩的是生活

大段大段的平白日子逼迫人們在雞飛狗跳的虛假熱鬧和荒涼孤苦的無病呻吟做出選擇。我們聳聳肩,不屑的說,一天會發生什麼事? 

兩位奧斯卡金像獎導演和八萬個來自世界各地的普通人告訴我們,你錯了” 

2010 年7 月24 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做自己的導演和演員,將這一天內的悲歡喜樂世間百態以“愛”和“恐懼”為題,用80000 段長達4500 小時的 Youtube視頻呈現在世界面前。 

這一天裡有繁華的大都市和世界最高峰,有開著蘭博基尼的富豪有街邊的擦鞋童,有慶祝五十年結婚紀念日的夫婦有表白失敗男孩,有把同性戀當疾病的黑人有給奶奶打電話的同性戀者,有第一次刮鬍子的少年有在遊行隊伍中死亡的人,有新生的長頸士兵在戰場上的長頸士兵。 

在這《浮生一日》裡,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什麼事都在發生。當淚水在我們眼眶打轉的時候,我們心中再一次浮現那句陳腔濫調——

「生命是如此短暫,生活是那麼美好。」

人生就是你目前或往昔所過的生活,將來依然會在你身上或別人身上不斷重演,絕無任何新鮮之處。

然而,一樣的痛苦、歡樂、嘆息、念頭,以及生活中大大小小無法言傳或不屑一提的事情都會再度重現,甚至所有結局可能都是一樣的。同樣的月夜,同樣的枯樹,同樣的剪影,同樣的在這個時刻的我和你,這一切都會在時光的沙漏之中反覆轉動。

在沙漏眼中,我們不過只是一粒沙罷了。但在另一粒沙的眼中,我們又是那麼的不同。

《浮生一日》的精彩毫不遜色於任何一部電影,因為,比戲劇更精彩的,永遠是生活。

讓我們去愛,去等待,去流淚,去歡笑,去旅行,去相信,去表白,去述說,去憎恨,去恐懼… 永遠不會太遲。

Cover: 《全面啟動》劇照

彭縈
彭縈

87% entrepreneur, 13% storyteller.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