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方休的魷魚遊戲

至死方休的魷魚遊戲

坦白來說,遊戲殺人或密室殺人的影視作品多不勝數,都是揭露人在特定環境與規則中為了生存而泯滅人性的故事。原本並不想看近來風靡全球的韓國電視劇《魷魚遊戲》 – 為高額獎金而參加關乎生死的遊戲;不過在朋友推薦下,我點開了這部電視劇。看完整部劇後我明白了這部劇之所以成功,更多的是因為故事對人物完整的刻畫和入木三分的演繹,以及用極端的娛樂形式映射社會及人性的衝突與不公。

魷魚游戲》這部電視劇以主人公成奇勛開展,他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債務高企、熱愛賭博、得過且過的「失敗者」。在被迫簽署身體放棄書的這天,為了贏錢而和陌生人在地鐵站玩起打畫片,即使輸了得巴掌也毫不在乎,因此得到了最後一張進入魷魚游戲的入門卷,成為第456位參賽者。魷魚游戲聚集了共456位在現實生活中走投無路或為金錢而失去自我的參賽者,將在有著軍事化管理且刻意營造的「平等」環境中渡過六天,透過六場韓國的傳統遊戲:123木頭人、椪糖、拔河、彈彈珠、過玻璃橋和魷魚遊戲,最終勝利者將贏得456億韓元。但大家不知淘汰等於死亡,而每一個死亡的人等於豬仔錢罐中累積的一億韓元。在第一場遊戲過後與死亡插肩而過的眾人曾要求投票,只要有過半數的參賽者同意就可以終止遊戲,而累計的獎金會發放給死去參賽者的家人。可是地獄般的現實生活與金錢壓力等原因壓迫著他們重回遊戲以生命贏取那可觀的獎金…… 

GAME PLAYERS

「出去會有什麼不一樣嗎?反正出去也會活在地獄裡。」的確,對於這些走投無路的人,不管那裡都是地獄,但即使贏得了比賽有了這筆獎金難道不也生活在名為愧疚的地獄中嗎?人生中大部分的選項都是由外在環境或周遭人群影響下所形成的或選擇的,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必須接受大眾所認同的社會法則。小時候與鄰里的孩子以乖巧、成績較量,長大了以學校、教育水平、工作、薪金等與身邊人的比較,老了又會以子女的能力與孝心等衡量,好似沒能在這些比較中獲勝就相當於一事無成似的。甚至在社交媒體盛行的信息時代,這些對比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這代人的行動模式和生活節奏,可悲的是我們早已上癮甚至迷失其中。看,我不也為了能融入和朋友的對話以及大環境影響下而觀看了此劇。近來在看一本由Jenny Odell所著的《如何無所事事: 一種對注意力經濟的抵抗》,如何減輕社交媒體和各類信息所引致的個人分心和社群關係,這是一個很大的議題也是一個在現今時代難以改變的環境準則。想合群就必須融入環境,如同電視劇中的眾人想贏錢活命就必須參與遊戲遵從規則,即使知道前面是萬丈深淵的獨木橋也被推著前進。

老生常談「環境造就英雄」,看這部劇時總不由自主想起「環境也造就惡魔」這句話。在魷魚遊戲中因為遊戲本身關乎著生死與慾望,放大了人的生存本能與慾望,所以到最後即使道德規範也無法束縛著行為,每個參賽者都淪為了殺人兇手,是規則與環境雙重強壓下造就的惡魔。在當今犯罪率不低的社會中,特別是性犯罪或突發殺人案件,人們會不自覺人云亦云地將過錯推給受害者或所謂的家庭教育、環境影響,可大家卻忘了娛樂至上的今天殺人、暴力、金錢、犯罪等話題都可以成為熱門遊戲和熱門影視作品的話題,難道不是這個社會在造就一批批暴力者與惡魔嗎?最可悲的是大部分人都將這些潛藏的信息當成娛樂與遊戲,只為了片刻的有趣,如同劇中的創辦人所說「你知道身無分文的人跟家財萬貫的人共通點是什麼嗎?就是人生毫無樂趣可言,如果擁有家財萬貫,不管買什麼或吃什麼最終都會變得了無生趣。」

電視劇中的場景的確精美,演員的演技也很生動,整個故事也很寫實,將隱藏在世界中的黑暗血淋淋地剝開展示。但當中充斥著太多的暴力、不公、血腥和犯罪了,充滿壓抑和對人性道德的挑戰。這部劇讓我想起了好幾個二十世紀關於人性的精神試驗,當中出現了受害者同時也創造了惡魔,難道這遊戲不是另一場以娛樂包裝的人性與道德的精神試驗嗎?

Cover: Netflix

艾米麗的世界探索日記
艾米麗的世界探索日記

一個喜歡文字和圖片的偽文青,也是愛吃愛喝的小吃貨;曾生活在廣東、香港和英國的90後女生,體驗著各樣的文化生活。喜歡探險、旅行的同時,也喜歡靜靜坐在陽光底下品嘗一壺茶、讀一本書或者看一部劇。小時候家人以為我是自閉兒童,卻不知為何我長成話癆。人生太短,世界太大,所能做的只有享受生活所帶來的一切喜悅。 Carpe Diem!

No comments yet. Be the first one to leave a thought.
Leave a comment

Leave a Comment